今年7月的一天,在江蘇省鎮江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科技法庭里,近三十名該院聘請的社會網絡觀察員與市、區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起旁聽了殷某網上購買非法槍支案和容留他人吸毒一案。記者在現場看到,40分鐘的庭審,鎮江金山網全程進行網絡視頻和圖文直播,網絡觀察員利用微博平臺進行現場微博直播,數萬網民收看了庭審直播全過程,前后有300多名網民通過互動平臺即時發表自己的看法。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認為,科學技術既是建立現代司法制度的重要基礎,又是現代司法制度有效運轉的基本動力,也是現代司法制度發展完善的可靠保證。江蘇法院近年來各項審判工作的公開與便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司法科學技術起著重要的促進與保障作用。

  遠在比利時的被告與身在蘇北的張女士,同時“坐”在了法庭上

  與往常一樣,法庭始終莊嚴而神圣;與往常又不一樣的是,審判模式出現了新平臺。前不久通過網絡視頻,遠在比利時的王先生和身在蘇北響水縣的張女士“坐”在了法庭上。經過法官調解,雙方達成了離婚調解協議。

  同樣,地處江蘇南部的蘇州,工業園區法院也通過網絡視頻讓遠在澳大利亞的被告與蘇州原告“面對面”地在法庭上爭辯。記者注意到,在技術人員的精心調試下,這天的庭審過程,法庭接收被告視頻圖像清晰流暢,聲音與圖像基本同步。遠在大洋彼岸的被告通過互聯網對庭審現場情況進行實時了解,并在法庭允許的情況下通過話筒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整個網絡直播進行了兩個多小時,非常順利。

  “依托網絡和計算機技術,這種遠程審判的新方式,不僅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不能到庭的當事人參與訴訟,還能節約訴訟成本,已被越來越多的法院所采用。”江蘇高院副院長屈建國告訴記者,現在科技法庭里大多都配備了網絡專線,法官、公訴人、辯護人席位上都設置了電腦顯示器以及語音麥克風。整個庭審實行全程錄音錄像。目前全省法院的科技法庭基本上都能實現這樣的遠程開庭方式。

  在網上,七旬李大爺十幾分鐘就立了案

  年過七旬的李大爺,因為兒女贍養問題步行來到無錫東北塘法庭起訴。十幾分鐘后,案件便通過網絡立好了,接待人員還耐心講解了打官司的注意事項。李大爺露出笑容說:“打官司不像別人說的那么費周折呢!”

  由于各地基層法院所轄的派出法庭大多分布在各個鄉鎮,與院部相距甚遠,在法律文書等材料需要蓋章時,法庭需派專人專車往返法院蓋章,法庭審理完的案件也往往需要等上好幾天才能蓋上章。即便是那些急需調解的案件,也只能讓當事人等待蓋章后再來領取。

  為解決這一現實問題,江蘇法院系統在基層法院的派出法庭實行計算機指紋識別、遠程電子簽章。其操作程序是:操作人憑程序認可的指紋、通過指紋識別儀的識別,進入司法文書簽章系統,操作人再將需蓋章的司法文書送入自動簽章機,只需點一點鼠標,文書就自動完成蓋章,十分簡單、快捷。目前,全省基層法院派出法庭當庭宣判的案件、即時調解的案件,當事人均可當時拿到法律文書。

  庭審得怎樣,“電子眼”會說真話

  在南京雨花臺區法院,一名民事法官打開辦公桌上電腦,記者見到“表格式成績單”:法定正常審限內結案率、超審限未結案率、民事案件調解率、上訴率、被改判發回率等在內的14項基礎指標,以及包括向上級法院投訴率、院人均結案數、院審判人員平均結案數等16項分析指標。在該院院長姚志堅的電腦里,全院法官的辦案情況一目了然。姚志堅說,這是全省法院統一實行的審判績效考核指標。這些數據在定期統計匯總后就成了掌握省高院、各中級法院、基層法院每一名法官審判績效的“成績表”。

  馬路上有“電子眼”,如今法庭也有。記者從鎮江京口法院了解到這樣一件事情:一名法官在開庭期間用手托下巴的不雅行為,結果被扣掉了崗位目標考核分。此后,每次開庭,法官一點都不能馬虎。全省各級法院像京口法院這樣的審判法庭像一只無時無處不在的“電子眼”,幫助院庭長“足不出戶”就可對庭審現場“一覽無余”,極大地方便了領導監督指導審判工作。江蘇高院技術處處長蘇華認為,這好處是填補了案件流程管理在庭審環節的缺失,為庭審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如果有當事人反映法官庭審中存在問題,調閱庭審錄像就可一清二楚。

  今年8月上旬,在江蘇高院的一起經濟糾紛案件庭審現場,雙方當事人和委托代理人發現,原先只有審判臺上出現的電腦顯示器也出現在原、被告席上。庭審開始,書記員的記錄逐字、逐句、逐行、逐段通過顯示器同步展現于雙方當事人面前。庭審同步錄音錄像、同步記錄、同步顯示是江蘇法院推進司法公開的又一力舉。據悉,目前江蘇高院所有庭審均已實現“三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