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調解撤訴率80.2%、執行案件結案率95.84%、再審被改發率為0……去年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人民法院在審判績效綜合考評中位列全市基層法院第一。

  然而,該院院長陳靖宇并不滿意這份成績單,他認為,審判績效考核只是法院內部系統的一個評價,廣大百姓并不一定認可,人民滿意才是審判工作的最高標準。根據這個認識,從今年初,該院啟動了“司法貼近群眾大走訪”活動,踏出一條以民心為圓心,從四周聚焦法院審判工作的司法與民意互通之路。

  ■走近居民區

  了解民意 修補不足

  80歲的梁老伯在老房拆遷后,擔心以后會有遺產稅,在新房產證上寫了孫子的名字。然而前不久,孫子結婚沒新房,將梁老伯趕出家門。

  承辦這一案件的法官分別走訪了梁爺爺和孫子所在社區,將周圍街坊鄰居邀請到居委會辦公室,集中傾聽各方意見。最終,95%的人支持老人不搬,批評孫子有違孝道;5%的人支持孫子出錢給老人另租房住。

  之后,承辦法官馬不停蹄地來到孫子家里,告之鄰居的意見。孫子的臉上漸漸露出了懊悔的神色,主動提出自己租房另住,并且答應今后會好好對待老人。

  循著百姓的司法熱盼,南長法院設立“大走訪日”,將院領導、業務骨干、青年法官研究會成員等吸納進大走訪隊伍,定期走訪轄區6個街道及58個社區,不定期開展巡回法庭、社區調解、回訪等活動,讓法官零距離接觸百姓。

  “百姓需要我們在哪里,我們就走訪到那里。”辦案多年的揚名人民法庭庭長何英有感而發。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該院上門調解及回訪涉親情案件當事人160余次。

  訟累是群眾普遍反映的一個對司法不滿意的熱點,群眾希望法院辦案速度快點,效率高點,公正的實現早點。特別是在道路交通事故、工傷賠償等案件中,受害人等著錢吃飯、治病、救命,可有時“馬拉松官司”讓他們欲哭無淚。

  為解決百姓訟累,今年南長法院在處理道交、工傷賠償等案件中嘗試引入調解先行機制,讓傷者在最短時間拿到賠償款。

  “工傷賠償的程序很復雜,一般先要起訴確認勞動關系,再進行工傷認定和傷殘等級認定,最后才能起訴要求工傷賠償,其間如果遇到上訴或其他情況,職工拿到賠償款起碼要經過1年。但現在我們在確認勞動關系的時候,引入工傷賠償先行調解機制,最快的只要1天,職工便可以拿到款項。”勞動爭議庭庭長錢榮根說。

  李某是無錫銘達機械制造公司的職工,在一次作業中拇指被壓傷。今年3月,李某起訴要求確認勞動關系。立案當天,承辦法官冒雨前往銘達公司做調解工作,雙方當場達成調解協議,第二天銘達公司便支付李某工傷賠償款35000元。

  去年,南長法院道交案件平均審理天數為57天,今年在引入調解先行機制后,道交案件平均審理天數減為18天,最短的只有1天。據統計,今年1至8月,道交案件的調解率為86.7%,較去年同期上升32.8%。

  ■走入復雜區

  回應關切 服務百姓

  今年,行政強拆改為司法強拆,法院處在風口浪尖,群眾在觀望這一風浪走向。南長區是無錫老城區,拆遷任務十分繁重和艱苦,矛盾異常尖銳,為此,南長法院決定工作從走訪被拆遷戶做起。

  通過對50多戶被拆遷戶逐一走訪,該院發現,約20%的人認為“不管誰負責強拆,我只關心拆遷補償款。”約80%的人對法院拆遷寄予厚望,覺得“法院作為第三者,能更公正地處理拆遷問題。”

  “被拆遷戶大多是弱勢群體,法院一定會秉公執法,維護你們的合法權益。”陳靖宇在一次走訪拆遷區時對被拆遷戶王某說道。

  南長法院成立司法強拆領導小組,制定了《關于對涉房屋征收司法強制搬遷案件實施“綠色通道”制度的意見》《關于申請司法強制搬遷案件風險評估制度的實施意見》《司法強制搬遷執行工作預案制度》等文件,分別從立案、審理、執行等方面對司法拆遷工作給予指導性意見。

  “在實施司法強拆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和風險評估工作,制訂詳細而可行的搬遷方案,最重要的是將被拆遷人的利益損害降到最低。”南長法院確立了工作思路。在這一思路指導下,目前強拆進展順利,沒有出現矛盾激化情況。

  勞資糾紛也是復雜問題之一,南長法院走進企業聽取兩方面意見,謀求勞企雙贏。

  6月27日,勞動爭議庭集體走訪了太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作為江蘇省首家上市公司,已經連續6年沒有勞動爭議糾紛。據介紹,該公司明年下半年要將整個生產基地搬到揚州,由于公司內部老職工、外地職工較多,擔心職工安置分流時會出現糾紛。

  “我們打算制訂一個安置分流方案,但是需要法院的指導和把關,提前將漏洞和不妥之處排查出來。”公司領導陳月芳說。

  “你們的這個想法很好,我們法院一定會全力配合!”錢榮根回應。

  保險合同糾紛持續高發,也是社會矛盾的復雜區之一。隨著保險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反映,保險是買時容易賠時難,各種各樣的免責條款成了不少保險公司拒絕賠償的擋箭牌。

  法官隨機走訪了100位有保險經歷的市民,90%的人表示,沒有特別留意過保險合同中的免責內容,一般都是“保險公司讓在哪里簽字就在哪里簽字,反正都是同一格式和內容,就算看了,保險公司也不可能為你一個人改。”

  面對走訪獲知的情況,南長法院通過媒體公布了一系列典型案例,提醒群眾謹慎簽訂保險合同,防止落入合同陷阱。同時,給保險行業協會發出司法建議,提醒保險公司對免責條款應當詳細說明,履行告知義務。

  ■走進發展區

  提前服務 適應發展

  自2009年國務院明確在無錫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以來,南長區作為無錫傳感網產業“一體兩翼”中的“一翼”,被納入核心區規劃建設。兩年來,該區匯聚傳感網關聯企業100多家,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近200名。

  5月19日,民二庭走進中科怡海高新技術發展江蘇股份公司。該企業是南長區傳感器產業的領軍企業,擁有各項發明專利及自主知識產權超過35項,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學歷占到公司員工總數的95%以上。

  “近些年,公司為加大研發力度,大量引進高科技人才,但是目前我們對人才資源管理并沒有形成長遠而有效的規劃。”該公司總經理歐陽志鋒坦誠道。

  蘇某是擁有高學歷的海歸人士,5年前被無錫一家高新企業作為高端人才引進。然而2年后,該公司發現蘇某所持的美國名牌大學畢業證書為假,便要求蘇某主動請辭。

  辭職后的蘇某將該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確認辭職行為無效。“辭職并非我自愿,是公司脅迫的。”蘇某一口咬定。

  “我公司以誠信經營著稱,同樣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員工的不誠信行為。”該公司負責人說。

  因蘇某未提供足夠證據證明受到脅迫,法院最終駁回蘇某的訴訟請求。

  通過多次走訪企業,南長法院發現大多數企業管理者持有“重市場經營管理,輕人才專利保護”的傳統理念,等到假人才混入、專利技術被盜取時,才會想到用法律武器維護企業利益。

  “這與大多數經營者缺乏法律預防意識有關。”陳瑜說道。為此,該院將轄區高新企業納入司法聯絡員隊伍序列,定期對企業的司法聯絡員進行法律培訓,同時法院通過司法聯絡員了解企業涉訴風險,為企業編織牢固的風險預防網絡。

  中科怡海行政部經理吳素琴就是最早申請加入的涉企司法聯絡員,在經過半年培訓后,儼然已成為“半個法官”。

  銀行信貸日漸緊縮,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民間資本開始活躍,典當行、擔保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增長,進入法院的典當糾紛隨之日趨增多。2009年以來,該院共受理典當糾紛30起;之前的5年,總共才受理7起。

  鑒于這類糾紛呈上升趨勢,該院主動走訪了江蘇太湖典當有限公司。

  “典當是金融服務業中的新興行業,相關立法還不完善,自我宣傳也不夠,再加上行業自律不到位,很多人都將典當行當做民間高利貸機構。”該公司總經理馮世江對典當行業目前的現狀表示很無奈。

  “很多人對典當行的認識只停留在舊社會,那是歷史帶給人們的記憶。”陳瑜說,“但記憶會慢慢淡去,現在要緊抓現實。典當公司首先要確保資金來源的合法性,樹行業之正氣。”

  今年1至8月,南長法院共走訪企業47次,其中高新企業的走訪率達72%,向企業發出65條司法建議(包括口頭建議),企業回應率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