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的虹橋公園名氣在外,人氣特旺,周圍居住著上萬戶居民,中央領導、省領導到南通視察也常來這里。從去年初開始,每逢周末,這里又多了一處新"景觀"--"虹橋周末法庭"。南通崇川區(qū)法院把巡回法庭開在了這里,旁聽庭審又成了社區(qū)居民閑暇學法的好去處。

  10月14日,記者在這里采訪了一起別開生面的房屋所有權糾紛案的庭審:下午2點半,高懸的國徽下,一聲槌響,嘈雜的屋內(nèi)頓時靜了下來,獨任法官葉菁宣布開庭;容納200多人的大廳內(nèi)已座無虛席,旁聽席桌子上擺著的"市民陪審員"標牌令人醒目;聽到動情處,不少市民交頭接耳,但秩序仍井然……

  案情發(fā)生在1996年,原告戴育云系崇川區(qū)物資總公司職工,向單位提出解決住房困難申請,而在原單位已購房的朱坤龍為了改善住房,也提交了申請。在單位協(xié)調下,戴育云一次性付給朱坤龍15000元,朱坤龍把房屋鑰匙和所有權證給了她。當時因為房改房政策的限制,他們沒有及時辦理產(chǎn)權過戶手續(xù)。后來政策寬松了,戴育云幾次要求辦過戶手續(xù),朱坤龍卻一直拖著。2010年朱坤龍因病去世,他的妻子和女兒(被告)則以房屋產(chǎn)權證丟失之理由,重新申領了房屋所有權證。

  "房子到底是誰的啊?"聽完原告被告代理人的陳述,青年路小區(qū)的路志英滿臉疑惑地問記者。

  路志英大媽是一名退休工人。她說,有了"周末法庭",她是每庭必到;平時看電視,央視的法制類節(jié)目她最感興趣。"不過,電視里好多細節(jié)一晃而過,’周末法庭’看得真,教育深,全是身邊事。"當證據(jù)通過投影儀一一展示時,她還索性站起身子,瞇著眼睛端詳著左前方的大屏幕。

  在這樣的氛圍里,案件有條不紊地審理著。一個多小時后,雙方代理人同意庭下調解。法官葉菁宣布休庭。

  可讓記者再次意外的是,原被告代理人就調解進行協(xié)商時,不光市民陪審員,還有旁聽市民也紛紛涌上前來與法官和原被告代理人說案論理。

  "你口才好,但是確實沒理,你回頭看看,大家都支持原告。"法官剛調解完,熱心的市民陪審員吳俊便跑到被告代理人邊上做起工作。基層干部出身的他,最后還搬出了自己的"生活經(jīng)":"你想想,你的代理人原來是科長,原告只是一個普通職工,科長會不明不白把房子讓給職工嗎?"

  另一名張姓市民陪審員也在一旁說理:"你們還故意搗鼓出第二本產(chǎn)權證,心術不正啊!原告的請求合情合理合法!"來自虹橋新村等10多個居民也連聲附和。

  在法官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17日下午5時,葉法官給記者打來電話,原被告雙方達成協(xié)議,戴育云圓了15年的愿望,終于可以成為房子名副其實的主人;朱坤龍的妻子和女兒協(xié)助辦理產(chǎn)權過戶可拿到1萬元的補貼,否則戴育云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沒錯,這是記者見過的最熱鬧最公正的庭審!正是這樣的庭審,讓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走在了人民當中。您親身經(jīng)歷過"虹橋周末法庭"這樣的庭審現(xiàn)場,您也就會和路大媽、吳俊大爺有同樣的感受:法官和咱老百姓心里只有法和理一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