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最大限度地延伸司法'手臂',善于在保持司法適度謙抑的基礎上正確地界定法院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上的功能定位,是法院工作適應當前社會形勢變化不可忽視的課題。我們既要積極有為,又要堅持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江蘇省蘇州市平江區人民法院黨組這樣闡述他們對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理解,這也成為全院上下的共識。

  巡回審判--老百姓“家門口的法院”

  今年年初,在平江交巡警大隊里,身旁靠著一副拐杖的古稀老太憤怒地指著一個花甲老翁:“我都76歲的人了,你把我撞成傷殘,還不賠我錢,我怎么辦?”由于雙方一直對賠償數額達不成一致,騎電瓶車撞傷老太的老頭難以一次性賠付,受傷的老太說要讓子女鬧到老頭的家里去。

  在場的張文娟法官一邊安撫兩位情緒激動的老人,一邊安排助手對事故相關材料進行審查。“兩位都是老人,撞成十級傷殘,涉及一筆不小的賠償金,老頭微薄的退休金恐難以支付,而老太除了醫療費,今后的生活自理也是問題。”張文娟法官說道。經過向雙方反復做工作,最終確定了雙方都可接受的賠償數額。在老翁的兩個子女為他墊付一部分后,剩余金額由老翁每月從退休工資中拿1000元分期付給老太。

  這是發生在交通巡回法庭中的尋常一幕,每周三,是平江法院的法官到交通巡回法庭駐點辦公的日子。自2009年成立近四年以來,通過為當事人提供調解、咨詢、訴訟指導等一站式巡回服務,共參與巡回審判965件次,大大減輕了當事人訴累。

  社會穩定風險預警--前移的“防火墻”

  去年年底,立案庭法官注意到蘇州市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起訴業主拖欠物業費的糾紛大批量出現的情況。“我們在立案環節,對于批量訴訟就保持高度警覺,處理不及時極易引發群體性矛盾。”立案庭庭長周儉說。

  為了深入了解案件的來龍去脈,立案庭法官走訪了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部分被訴業主,了解清楚情況后,法院立即向該區域所在的街道、司法所和物業管理公司發出社會穩定風險預警提示,通報案件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收到提示后,在各方的協調努力下,物業公司進行了整改,加強了管理和服務,同時,法院不間斷地對糾紛進行調處,雙方的矛盾逐漸緩和,并愿意協商解決,遏制了該區域物業糾紛高發的勢頭。

  和諧共建--基層法治由“單打獨斗”變“握指成拳”

  “明明按照戶籍登記地址去送達,卻經常找不到人,鄰居說是早搬走了,有時甚至出現我們按地址去送達,發現原來的小區早已夷為平地或成了商場,地名和路名也已更改的情況。”一名法官無奈地說。

  近年來,由于當前處于社會轉型期間,面對房屋拆遷、征地補償等糾紛大量出現,平江法院黨組認為,要實現基層法治的推進,需要法院與基層組織實現優勢互補,緊密聯系,形成預防和化解矛盾,促進基層管理,強化基層法治的合力。

  今年3月,平江法院開展了解決送達難問題的專題調研,經過向24個社區、街道等建立和諧共建關系的基層組織進行走訪調查,聽取意見和建議。并依托和諧共建平臺,建立了社區聯絡人制度,充分利用基層組織在其轄區內人員、財產、人際關系等方面的信息優勢,有效協助法院開展送達、執行工作。

  “像我這樣的非本地籍法官,對當地情況知之甚少,以往碰到送達執行難,跑斷腿也無濟于事,現在向社區尋求幫助,效率大增。”一位年輕的外地籍法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