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法院有效整合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構建大調解格局,把社會管理的關口前移,及時發(fā)現矛盾問題,從源頭上主動解決問題、減少矛盾,使得矛盾化解工作有了前瞻性、主動性、有效性。

 

據了解,啟動“三調聯動”后的,今年以來,共調處矛盾糾紛1012起,調成973起,調成率達到96.15%

 

人民調解先入為主

 

在“三調聯動”中,人民調解無疑是第一道防線。

  

馬壩鎮(zhèn)的張某與鄰居已經爭執(zhí)了5年,為的是54厘米寬的邊界地基。雙方不停地向各級部門反映。期間縣、鎮(zhèn)兩級政府為其反映的問題,分別召開聽證評議會,信訪和有關部門也多次做出處理決定,但張某既不執(zhí)行處理決定,也不走法律渠道,而是到更多地方上訪。

  

一次,張某在外打工的兒子返鄉(xiāng)了,25歲的他因家里一貧如洗,還沒找到對象。他為此事跟父親吵起來,并將自家那本就不像樣子的家具砸壞。

  

盱眙法院馬壩法庭的法官和村民調解員聞訊前來調解,幫助張某分析事因:這些年,別人天天在發(fā)家致富,他卻天天在生氣、上訪,經濟入不敷出,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孩子的婚事都耽誤了。

  

終于,張某認識到了自己鉆牛角尖的害處。很快,該村將張某與鄰居的宅基地重新規(guī)劃調整,兩家也在賠償上達成協(xié)議,取得了理解互信。

 

據了解,盱眙法院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在縣、鄉(xiāng)鎮(zhèn)、村(居)、小組均建立了調委會,按照“威信高、能力高、素質高、熱情高”的“四高型”標準,通過鄉(xiāng)鎮(zhèn)把關,法院、司法局考核錄用的程序,最終確立聘用了近200名人民調解員,覆蓋該縣19個鄉(xiāng)鎮(zhèn)、253個行政村,縣、鄉(xiāng)(鎮(zhèn))、村(居)、組四級調解網絡全面建立。

  

為了使選聘的專職人民調解員迅速進入角色開展工作,該院和司法部門重點就法律法規(guī)、調解技巧等,分期分批進行輪訓,并建立起分級培訓、在崗學習和交流學習制度,特別圍繞人身傷害賠償、民間借貸糾紛、婚姻、鄰里、贍養(yǎng)、婚約財產賠償等幾種常見的民間糾紛,講解調解方法和技巧。

  

此外,盱眙法院和司法局還按照每個村民小組選配1名糾紛信息員的原則,在全縣確定了200多名糾紛信息員,保證了矛盾糾紛的早發(fā)現、早調處、早控制。

 

行政調解效果為先

  

盱眙城區(qū)某居民小區(qū)有兩戶開土菜館飯店,因為生意產生了糾紛,某一天竟動手打了起來。

 

民警制止了兩家的行為,并邀請法院行政庭的法官分別對兩家進行調解,算起了“打架成本賬”。法官從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等多個方面入情入理地分析,讓冷靜下來的兩家人都心生愧意、悔不當初,均表示以后會和平相處、和氣生財。

 

對于此類民事糾紛的治安調解工作,盱眙法院確立了“一個優(yōu)先、兩多兩少”的指導思想,即堅持調解優(yōu)先原則,對當事人多教育、多調解,少拘留、少罰款。融教育、疏導、法理情于一體,采取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切實從源頭上定分止爭。

 

“這是行政調解的原則所在。”盱眙法院分管行政審判工作的副院長唐曉燕說,為此該院指導協(xié)助各行政單位,提升主動化解矛盾的意識,確保及時解決矛盾,就地化解矛盾,最大化地追求審判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wěn)定。

 

司法調解以和為貴

  

縣工業(yè)園區(qū)太和社區(qū)劉某在園區(qū)內一家外來投資企業(yè)上班。一次雨天上班途中,滑倒受傷。因協(xié)商無果,一紙訴狀將企業(yè)告上法庭,要求工傷賠償。

 

了解情況后,庭長姚月梅結合案情,將相關法律知識對當事人做了講解,劉某聽后表示,愿意接受調解。

 

法庭通知了企業(yè)方。在了解了此案相關的法律知識后,企業(yè)代表改變了原來的強硬態(tài)度,請求法庭調解。不到2個小時,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并當場予以履行,滿意而歸。

  

司法調解中,盱眙法院的態(tài)度很明確:以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為目的,本著自愿、合法的原則,在全面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結合案情宣講法律知識,然后引導當事人結合自身實際選擇方案。

 

盱眙法院從立案到執(zhí)行全程開展調解,并建立起與鄉(xiāng)鎮(zhèn)、村(居)、民調、司法、信訪、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聯動的調解網絡。

 

調解結果以當庭履行為第一目標,如果不能當庭履行,則由當事人制訂分期分批履行方案,法院跟蹤督促,實現定分止爭,案結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