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辦案數量卻名列前茅;年紀輕輕,“重量級”榮譽卻紛至沓來;年紀輕輕,調解工作卻得到老百姓的交口稱贊。他是誰?

    

他,就是沛縣法院魏廟法庭審判員張林,也是今年徐州中級人民法院和共青團徐州市委聯合評選的徐州法院系統“優秀青年干警”。自20068月份進入沛縣法院以來一直在審判一線工作,2009年他服從院黨組安排到艱苦的基層人民法庭工作,經過在法庭幾年的磨練,張林同志已經由一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逐漸成長為一名審判業務骨干。

 

鉆研業務強本領

 

張林同志畢業于重點大學法學專業,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屬于科班出身的“正規軍”, 但他也深知由于生活閱歷不足,工作時間較短,實踐經驗少,所以存在司法運用能力不強,特別是化解社會矛盾、處理疑難復雜案件的水平不夠高的問題,因此在工作中仍然不放松學習,時時做個有心人,勤于思考,勤于鉆研,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參閱案例選編和有關資料,積極參加院里組織的“青年法官論壇”、“法官教法官”以及各種業務輔導和培訓活動,同時注意向有經驗的法官學習辦案的技巧、審判和調解的藝術,使自己盡快適應法官這個角色。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鉆研,他進一步掌握新理論、獲取新知識、增長新技能,不斷提升法律素養,提高解決復雜疑難糾紛的能力,尤其是調解技巧和協調處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特別是在當事人舉證責任,庭前交換證據的兩個環節上,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審判方法。他也憑借良好的政治素質、較強的法律理論功底,經過層層選拔,進入法院法律適用咨詢小組,成為該小組最年輕的成員。

 

悉心調解只為民

 

“群眾事情無小事,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能干好”當別人讓張林介紹先進經驗時,他總是謙虛地如是說。在法庭工作,直面的是老百姓,處理的事情也很瑣碎。也許是家長里短,也許是雞毛蒜皮,特別是他所處的魏廟法庭轄區人口較多、經濟成分復雜,且與山東微山、徐州銅山區接壤,矛盾糾紛比較激烈,審判任務十分繁重。他經常走訪群眾,與老百姓交談,學著用老百姓能聽懂的語言去做調解工作,用老百姓認可的方式去審理案件,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取得了當事人的信任。他在審理韓某某與董某某追索勞動報酬糾紛一案中,被告董某某拖欠原告韓某某的工資兩年之久,在今年春節時,原告韓某某在向被告董某某索要工資時,被告董某某不僅不支付原告韓某某工資,還對董某某進行人身威脅。當張林同志了解到上述情況后,在接到原告韓某某的訴狀當天就去被告董某某家中送達傳票,此時被告董某某已經去西安,張林同志通過走訪被告董某某的鄰居得知,被告董某某四十多歲,至今未婚,家中沒有親人,送達陷入困境。張林同志意識到如果簡單的公告送達、可能會使判決成為一紙空文,無法執行,原告的權益將得不到維護。于是多方打探,通過被告董某某的親戚了解到被告董某某的電話,多次打電話聯系被告董某某,苦口婆心的做工作,講道理、釋法律,剛開始,被告董某某還接聽電話,后來干脆直接將張林同志的電話設為了黑名單。但是張林同志依然沒有放棄,利用休息日到其朋友、鄰居家中尋找其他的聯系方法。再次聯系到董某某時,董某某終于被張林同志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所折服主動將拖欠原告兩年之久的工資送到了法庭。當張林同志將2萬多元工資款親手交到韓某某手中時,韓某某激動地說:“感謝法官,您真是老百姓的貼心人啊!”

 

駐村指導化糾紛

 

在沛縣五段鎮孟廟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困難,找平安法治指導員”,按照沛縣縣委政法委的安排,從20118月張林開始擔任沛縣五段鎮孟廟村的平安法治指導員,在剛開始他也不是太重視,認為法院的中心工作就是做好審判執行工作,不用搞一些花架子。有一件事卻讓他改變了這種不正確的看法,一件在民政局辦理的離婚案件,女方去男方拉家具的過程中,雙方發生爭吵,男方家人將女方去拉家具的人圍住,不讓女方人員出莊,雙方劍拔弩張,眼見就要發生打斗事件,該村的司法協理員老孟撥打了他的電話,他接到電話后放下手頭工作立馬趕到現場,從情理、事理、法理等多方面做耐心細致的釋明工作,雙方的矛盾得以緩和,均表示會理性解決糾紛,一場有可能發生的斗毆事件得以化解。從此他意識到矛盾糾紛在萌芽狀態下更有利于化解,為此他經常聯系駐村干部,走訪駐村群眾,了解群眾思想狀態,與群眾講解法律知識。經過他與孟廟村村干部的共同努力,沛縣五段鎮孟廟村的矛盾糾紛在訴訟前都得以化解,成為“無訟村(居)創建”先進村。

 

因為熱愛,所以他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努力,2010年獨立承辦案件以來,張林同志共審結各類民商事案件1000余件,調撤率近90%,無一件案件被上級法院發回或改判,無一件案件被當事人信訪。他也先后被省高院授予“全省化解矛盾糾紛先進個人”,被徐州中院評為“優秀法官”、“零發改、零信訪、零違紀”法官,多次被沛縣法院評為“先進個人”、“調研先進個人”、“辦案標兵”、“調解標兵”、“質量標兵”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