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接近40°C的高溫,使蘇北大地變得熱浪滾滾。然而,在漣水縣高溝鎮政府的三樓會議室里,由漣水縣人民法院高溝法庭牽頭組織召開的贍養糾紛案件訴調對接工作交流會,來自法庭轄區的8個鄉鎮的30多名與會人員,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的場面,同樣是高潮迭起,而且是一浪更比一浪高。

  “人民法庭與老齡委、矛調中心等部門同臺高歌贍養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大合唱',這個路子算是走對了。”參加會議的漣水法院黨組書記、代院長張強由衷贊嘆。

  贍養糾紛--不容回避的社會問題

  高溝法庭綜合近幾年審理的贍養類案件情況表明,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贍養糾紛不僅是家庭糾紛,也是當前不容忽視的一個社會問題。

  高溝法庭庭長劉加沖介紹說,贍養案件雖然占法庭受案數的量并不很大,但也有呈逐年增長的趨勢。轄區面積440平方公里,人口達26萬余人的高溝法庭,2009年受理贍養糾紛案件僅8件。但進入2010年之后,該類案件上升勢頭較猛。1至5月份,就達11件。“贍養類糾紛,看似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事,但如果處理不當,則很可能引發一個地區的發展與穩定,甚至成為刑事犯罪的導火索。”

  五港鎮一戶王姓兄弟,平時對孤身一人的老父親不聞不問。今年初,其父一塊承包地被政府征用并得到一筆補償款。最終在補償款的分配和贍養問題上,兩兄弟發生矛盾,并發展到大打出手。若不是及時報警和有效制止,一樁命案很可能就此發生。

  減少紛爭--多從源頭做工作

  調查顯示,當前進入老年階段的群體,特別是70歲以上群體,在他們的生育期國家尚未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妻生育多子女是普遍現象。然而,“多子多福”不但未在他們身上應驗,帶來的卻是子女間在贍養問題上的相互推諉,進而產生矛盾糾紛。

  與會人員認為,出現贍養糾紛的原因盡管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二是傳統美德缺失和法律意識淡薄。“作為一個基層人民法庭,社會保障問題也許無力解決。但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法治宣傳上,還是大有作為和大有可為的。”高溝法庭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高溝法庭,筆者見到了由該法庭編印的《指導人民調解工作手冊》系列叢書,其中“贍養糾紛篇”計82頁,有“相關法律規定”,有生動的古今“敬老故事”,有相關的調研成果,還有豐富的漫畫和攝影作品等。一是轄區內的鄉(鎮、辦事處)和村(居)信訪辦、老齡委、老年協會、矛盾調解中心、司法所及村(居)干部人有一冊,為他們調處贍養糾紛提供了有益的指導。二是開展送法進村(居)活動。法庭工作人員以“法治指導員”的身份,每年進村入戶開展義務法律宣講。三是選擇典型案例就地開庭,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

  解決紛爭--訴訟不是唯一選擇

  把各方面力量調動起來,共同做好贍養糾紛的調處工作,并力求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這是劉加沖出任高溝法庭庭長三年來的重點工作目標之一。

  高溝鎮是千年古鎮,2002年以來,該鎮連續三屆(每屆三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光榮稱號。黨委政府對法庭工作和老年事業高度重視,在財力物力等各方面給予支持。黨委書記張建中介紹說,今年6月實施新農保政策以來,高溝鎮共繳納養老金187萬元,當月發放60歲以上農村居民基礎養老金32萬元,走在了全縣前列。“贍養糾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是黨委政府對全鎮提出的工作目標。

  高溝鎮矛調中心姜華介紹說,高溝鎮近三年來贍養糾紛進入訴訟程序的僅兩起。但在法庭指導下,訴前化解的贍養糾紛達18起。姜華舉例說,該鎮高秀居委會有個居民老秦,中年時夫妻倆做點小生意,生活也還殷實,因與長子發生矛盾,十幾年來父子倆從未說過一句話。去年老秦妻子苗某患腦血栓,半身不遂,住院花了不少錢,致生活困難需子女贍養。但長子揚言“情愿坐牢也不養老的”。在居委會多次上門做工作沒有效果的情況下,鎮矛調中心及時跟進做工作,聯合公安、司法、婦聯等多個部門對其長子進行說服教育,并告訴他如不盡贍養義務,不僅要追究法律責任,還要通過鎮有線電視進行公開曝光。最終達成“每年付老人生活費1000元,看病費用照實由幾個子女共同承擔”的贍養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