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上級政法委和上級法院交辦盱眙法院的57件涉訴信訪案件到8月底已全部化解,化解率達100%,涉法涉訴信訪工作經驗受到上級的好評;盱眙縣委領導在不同場合表示,縣法院涉法涉訴案件矛盾化解工作舍得花力氣、下工夫,及時為民排憂解難,成效明顯,為盱眙的和諧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是否滿意,信訪工作是晴雨表。”盱眙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亞林說,“信訪案件產生的根源就是群眾的一些司法訴求得不到解決。只要我們心里時刻裝著群眾,群眾就會逐漸了解、理解并支持法院工作,信訪案件就會逐漸減少,對法院工作的滿意率也會逐步提高。”

 

包案到人:把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

 

盱眙法院強化領導包案責任制,推行信訪工作院長負責制,院長、副院長為信訪案件直接包案責任領導,與各審判執行部門主要負責人及信訪案件包案人層層簽訂化解涉訴信訪積案責任狀。

 

“我們要求,領導包案要一包到底,帶領包案法官攜案下訪,與信訪群眾面對面做息訴息訪工作,落實化解措施。也只有上下聯動,齊心協力,把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辦,才能真正化解信訪糾紛。”盱眙法院副院長李家銳對領導包案制深有體會。

盱城鎮沙崗村村民周某和劉某是信訪老戶。20085月中旬,周某的丈夫王某與表兄陳某因住宅地界址糾紛發生毆斗致王某受傷,經法院判決,陳某應賠償王某醫藥費等費用5000多元,后因陳某未履行法定義務,王某申請法院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陳某因家庭貧困答應分批給付,但王某不答應,后來陳某一家不辭而別,一直下落不明,法院終止執行。王某了解情況后,不斷向各級領導機關信訪不斷。

 

“當時我作為包案責任領導,在約見信訪人聽取其訴求后,我感覺這個案件終止執行并無不妥。然而,我們換位思考,當事人上訪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有查清原因后,才能真正化解這起信訪案件。”李家銳說。

 

他帶領執行法官多次前往信訪人所在地聽取群眾意見。當他們到信訪人王某家中做勸導工作時,卻遭遇到了一件尷尬事:信訪人拒絕他們進家門。

 

李家銳一行就守在門外與王某交談,從關心信訪人的生活入手,與信訪人拉家常。王某的對抗情緒在反復的勸導下逐漸消減,于是邀請法官進入家中。

 

通過與其詳談,充分了解到信訪人的心理狀況和訴求后,李家銳與鎮政府、村委會共同研究處訪方案。一方面鎮和法院組織當地群眾代表、負責該案件執行的法官、村干部一起面對面交流,向王某釋明法院終止執行的正確性,做好息訪疏導工作。另一方面考慮到當事人的具體困難,由法院牽頭與鎮、村協商共同對其予以司法救助。多次的努力換來了他的滿意,王某表示同意通過司法救助了結此案不再上訪(以前他堅決不同意通過司法救助了結此案,一定要被執行人給付。),一起長達近3年的信訪案件就此迎刃而解。

 

因案施策: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在司法實踐中,各類信訪案件都有其曲折難辨的原因。法官只有明察秋毫,才能找準信訪人的真實訴求,做到對癥下藥,有效化解涉訴信訪案件。這是盱眙法院一直在推行的因案施策、對癥下藥的做法。

 

馬壩鎮陳某因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致殘,生活陷入困境,執行愿望迫切,而被執行人王某、江某又被判入獄且家中無財產可供執行,導致生效判決得不到執行。當事人多次為此赴省、市上訪。

 

面對這種情況,分管立案信訪工作的副院長何培江多次與包案法官研究協商處訪對策,認真分析當事人信訪原因,認為信訪人多次上訪是為致殘后的生活前景擔憂。

 

找準這個切入點后,法院一邊安撫,一邊向縣、鎮兩級黨委政府及民政部門尋求支持,經多方奔走共為陳某解決了救助金數萬余元,并幫助其落實低保、殘補和醫保等待遇。

 

“法院的關懷和救助感動了我,他們是真心實意幫助我的,這個案件即使最終無法執結,我也不會再上訪了!”過去的上訪戶陳某逢人便夸,變成了法院工作“宣傳員”。

 

實際上,對這部分為了基本生活需求而上訪的信訪案件當事人,盱眙法院除了依法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外,還想辦法籌集資金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去年以來,共促成近10名信訪人息訴息訪。

 

“我們在信訪工作中,一直秉持‘尊重、理解、關懷’的工作理念,將各類信訪案件分門別類,定期進行分析,查找信訪原因,因案施策,多措并舉,為信訪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化解信訪糾紛。”何培江副院長說出他的體會。

 

注重協調:變“獨角戲”為“大合唱”

 

化解涉訴信訪案件,僅僅依靠法院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盱眙法院緊緊依靠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優勢,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巧借外力,將處理涉訴案件只是法院一家唱“獨角戲”的狀況,轉變為法院與相關部門在黨委領導下攜手共進的“大合唱”。

 

盱眙法院這種做法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形成了涉訴信訪案件由地方黨委負總責、“一把手親自抓”的良好局面。縣領導親自對重大復雜涉訴信訪案件進行包案化解;縣人大常委會領導分別專門約訪長期信訪的案件當事人,幫助甄別信訪案件。

 

盱城鎮的戚某,今年已經70多歲了,身患直腸癌的他在上世紀70年代初曾因販買國家專營品獲刑。最近幾年,他多次到上級上訪,甚至越級赴省上訪。市、縣兩級法院院領導多次接待,宣講法律,釋明事理,仍達不到息訪效果。

 

為此,包案院領導和承辦法官多次到老人所在的社區了解老人的生活情況,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且身患重病,多次上訪不僅對老人的身體不宜,還容易引發新的矛盾,于是法院商定從解決老人的生活困難著手,商請鎮政府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低保和困難補助,并通過政法委、當地基層組織和法院給予救助款近萬元,以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在各級的合力化解下,戚某當即自愿保證息訴息訪。

 

近兩年來,盱眙縣政府拿出數十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當事人、申請執行人等的救助,確保了涉訴信訪案件化解工作的多方聯動,力量整合。

 

用心溝通:為上訪群眾解開心結

 

今年2月初的一次網絡信訪中,網友“都梁”在網上對盱眙法院的工作提出質疑。該院除在網上予以正面回應外,院長還約見了網友“都梁”,當面向他真誠解釋。“都梁”因此與盱眙法院結緣,成為法院的監督員,也成為“民聲”傳情的紐帶。今年7月底,另一位網民在“陽光紀檢”發出網貼,對盱眙法院執行工作表達不滿情緒。作為人民法院監督員的“都梁”積極在盱眙法院和網友之間溝通,化解了潛在的矛盾。

 

根據盱眙涉訴信訪案件的特點,該院堅持把感化息訪作為化解涉訴信訪案件的重要手段,注重耐心傾聽,幫助解開心結。要求各包案法官,息訪先要息“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心”解則案結,把被動接訪變為主動下訪,有的案件經過反復數十次找信訪人談心,及時全面掌握上訪人的心理狀態,把準信訪人的思想脈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終讓信訪當事人主動息訪。

 

20063月朱某丈夫汪某因病去世,朱某與公婆為了房屋的所有權走上了漫漫的訴訟道路。官司從一審打到二審,法院依法支持了朱某的訴訟請求,判令朱某的公公被告汪某和婆婆被告豐某限期從該房屋內搬出。由于兩被告拒絕履行法定義務,原告朱某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該案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法官多次上門執行,兩被執行人因喪子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且存在嚴重的抵觸情緒,極力對抗法院執行,并揚言如法院上門強制執行就服毒或跳樓自殺,而申請人因權利未實現多次帶著孩子到省、市、縣上訪,致使該案成了難啃的“骨頭案”。為此,分管領導和執行法官多次走訪被執行人所在的村、鎮,為解決該案一起商量對策、尋找辦法,并多次向縣委政法委匯報,努力尋求妥善解決的途徑。經多方苦口婆心地做工作,雙方當事人終于達成一致意見,申請執行人朱某將判決所涉款項19401元交至法院,被執行人即朱某的公婆汪某、豐某保證在2011930日前從朱某的兩層樓房內搬出,由所在村委會為汪某、豐某兩位老人解決宅基地一處。至此,歷時5年多的執行積案得到了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