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全省法院涉訴矛盾化解工作總結表彰電視電話會議上,省法院院長公丕祥透露,全省法院今年以來共受理各類案件815818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13%。這是江蘇法院連續五年受理案件數逐年增長后,首次出現負增長。縱向比較于2009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同比增長25.90%,受案數量“爆發式”上升,“1.13%”這一負增長狀態的數據無疑具有鮮明的指向意義。

  翻閱江蘇法院審判工作運行態勢相關分析報告,記者注意到,今年1到10月,全省法院民事一審訴訟案件下降3.76%,訴前調解成功率為81.55%,民事二審新收案件數同比減少5.41%,全省法院執行案件受案數量降幅明顯,同比減少11.67%。

  “這只是數據層面的呈現,受案數負增長的深層次成因,在于全省法院三項重點工作推進中,不斷健全完善矛盾糾紛預防、溝通、調處、穩控機制,在訴前、在一審及時有效化解大量矛盾糾紛。”省法院相關部門負責人這樣分析。

  今年年初,面對2009年各級法院受理案件總數突破90萬件的嚴峻現實,貫徹中央三項重點工作重要部署,省法院黨組經過調研,將2010年確定為全省法院“涉訴矛盾糾紛集中化解年”。2月份,省法院出臺《關于深入推進涉訴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實施意見》,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要求細化為68項具體任務,逐項分解到省法院各部門、各條線,并明確序時進度。隨后,省法院制定下發《全省法院涉訴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考評辦法》,將訴前調解成功率、民事案件調解撤訴率、執行結案率等12項指標作為考評內容,對全省13個中級法院,111個基層法院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工作進行全面考評。以《辦法》為依據,省法院立案信訪、民事、刑事等七個審判業務部門分別制定出臺本條線工作考評辦法,由此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1+7”涉訴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考評評價體系。

  層層有壓力,人人有擔子,以條線為支撐,全省法院涉訴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上有部署,下有落實。考評策動,“抓早、抓小、抓苗頭、抓一審、抓基層”,糾紛預防關口與化解重心不斷前移與下沉。

  1至10月,全省訴訟服務中心通過法院調解工作室、人民調解組織、行政調解、其他社會組織調解訴前分流糾紛98089件,調解成功79987件,從源頭控制案件增量。全省法院在逐步擴大訴前糾紛化解參與主體范圍的同時,進一步挖掘訴前調解的深度。對于敏感性糾紛、群體性糾紛,尤其是涉及面廣、影響社會穩定的拆遷和征地等矛盾糾紛,更多地將其納入訴前調解程序,使特殊矛盾糾紛能快速有效地平息在萌芽狀態。1至10月,勞動爭議糾紛受案數同比下降5.91%,買賣合同糾紛受案數同比下降10.31%

  1至10月,全省法院執行案件同比下降11.67%,全省基層法院執行新收案件191858件,同比下降10.74%。“把民事調解案件申請執行率納入法院案件質量考核指標體系,加強立審執協調配合意識,督促義務人提高調解協議的自動履行,及時兌現調解內容,有效減少了一批可能進入執行的案件。”高院執行局負責同志介紹道。

  意識增強,舉措跟進。今年9月,全省三級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推行增設“執行督促”新窗口。該窗口職能包括對有可能自動履行、達成履行和解協議的案件,通過適時提醒、法律釋明、說服教育及后果警示,在執行立案前督促義務人主動履行義務,以實現執行工作窗口進一步前移。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全省較早設立執行督促窗口的東臺、泗洪法院辦理執行督促案件1433件,占法院執行案件受案數30%。

  糾紛解決在一審,矛盾化解在基層。全省法院高度重視基層法院案件審理質量,下沉糾紛化解重心,從審判力量、業務指導等方面向基層傾斜、向一線傾斜。省高院專門下發《關于進一步提高全省法院民事一審案件審判質量的指導意見》,著力提升民事一審案件實體裁判水平,完善訴訟程序,健全案件審判工作機制。省法院各審判業務部門普遍建立基層疑難問題發現、收集、梳理、反饋機制和基層對口聯系點制度,并就買賣合同糾紛、借貸合同糾紛、勞動爭議案件等常見的、多發性涉訴矛盾糾紛編寫了9個類案審理指南,統一基層司法尺度,增強審判工作效果。1至10月,全省法院民事一審服判息訴率為92.46%,同比上升0.99個百分點,各類訴訟案件二審新收案件數同比減少3.63%,其中民事二審案件新收數同比減少5.41%。

  預防在早,化解在小,關口還需前移。今年5月,省高院專門下發通知,設立“民事案件萬人起訴率”(當年度法院或法庭受理的普通民事案件數與轄區常住人口數:萬人為單位之比)指標。要求三級法院分析普通民事案件案件類型、分布地區,結合轄區人口類型和分布特點,將“民事案件萬人起訴率”及時向地方黨委、政府通報,為從源頭上預防減少社會矛盾糾紛提供參考。據悉,全省部分縣市已將此指標列入地方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指標體系,指標的日益重視與運用,對于統籌法院內部與外部兩個陣地,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多方參與、司法推動”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格局,激發基層化解糾紛活力將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