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法院和一年前相比變化很大,不僅立案快捷方便,審判也更加公開透明。”一位來自蘇州的律師在領取了代理案件的賠償款后這樣說。今年以來盱眙法院圍繞司法公開做足了“功課”,“成績單一欄碩果累累。

 

一切只為方便當事人

 

走進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立案須知》映入眼簾,“這是我第一次來立案,看過立案須知,通過立案叫號系統,不到5分鐘已經順利立案了,比銀行存款還快。”走出法院的董某笑著說,“案件放在盱眙法院,我放心。”盱眙法院堅持立案全透明,讓當事人邁入法院的第一步就有親近感和信任感。立案之后,盱眙法院會通過短信將案件流程告知當事人,讓當事人足不出戶也能了解到案件進程,以便及時安排時間,參與庭審等。

 

為緩解立案壓力,盱眙法院專門成立執行立案室,今年11月,執行立案室正式啟用,當事人在執行立案之后,當場就會有專人約談、疑問答復,為案件更快執行到位奠定基礎。

 

信息化時代對法院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立案庭發展的腳步也從沒有停止,電子卷宗已經寫入了立案庭的“計劃本”,計劃本中將建立起存儲、登記、查詢、刻錄為一體的案件檔案管理系統,卷宗材料由封閉轉為開放,當事人可以網上查詢案卷資料,這將全面提高審判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真正實現將案件“曬在陽光下”。“一旦設備正式投入使用,以后來立案的當事人,不僅要提供紙質材料,有條件的也要提供電子文本。”該院立案庭庭長吳銀國說,“電子卷宗需要專人掃描、管理,雖然立案庭的工作量會增加許多,但這是法院通往司法公開的必經之路,忙一點沒什么。”現在立案庭每天組織人員學習相關知識,為做好電子卷宗工作摩拳擦掌。

 

法槌聲背后的力量

 

立案只是第一步,案件的審理和判決公開公正,才能真正讓群眾吃上一顆“定心丸”。盱眙法院將“法院開放日”做實,定期邀請人大代表、社會群眾、中小學生前來法院旁聽庭審。

 

“砰”,開庭的聲音再次在盱眙法院第八審判庭響起。1015日上午,都梁中學一百余名師生走進盱眙法院,旁聽了一起尋釁滋事案件。“我知道錯了……”庭審中,一連說了多個“后悔”的黃某還當庭讀了悔過書,安靜的審判廳讓被告人的聲音顯得格外突出。“真實的庭審原來是這樣的,可是,我還有一個問題不太明白……”庭審過后,李同學向主審法官王吉祥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王法官在答疑的同時,還為學生們現場說法,通過現實的案件,生動地講解了違法與犯罪的界線。

 

司法公開不是寫在紙上,而是體現在行動上。僅今年10月,該院網絡庭審直播已達3件,讓群眾在網上輕點鼠標就能看到庭審全過程;微信、微博等現代傳媒手段也讓該院的司法公開進入了“微時代”;截止10月中旬,盱眙法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裁判文書已近3000篇,位居全市法院前列,使應該上網的法律文書全部上網。

 

永遠奔走在路上

 

法院的判決,只有執行到位,才能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和作用。

 

執行案件都是一塊塊“硬骨頭”,執行的背后有著很多心酸和無奈,在巨大的壓力背后,人們群眾對法院執行工作還缺乏更多的信任。“很多當事人只看結果,法院一旦不能快速執行到位,就認為法官‘有問題’。”為此,盱眙法院一方面加大力度提升執行效率,另一方面推進執行過程全記錄、全公開。

 

清晨,盱眙法院的2名執行人員攜帶著執法記錄儀前去管鎮執行,被執行人譚某原本想要撒潑抵賴,誣賴法院執行人員暴力執法。“你有權做出任何決定和行為,但一切內容都會被記錄。”法院執行人員一邊錄像一邊說,譚某見抵賴無效,只得履行了2000元的欠款。執行是有風險的工作,執法過程公開,既是執行干警保護自我的一種手段,在需要的時候,也能將執行過程重現,接受社會的監督。

 

“趙法官,你好,5萬元我現在就還給李某,你把我的名字從失信名單上去除吧。”118號一大早,盱眙法院執行局趙法官接到了被執行人張某的電話,一起執行案件就此了結。從去年開始,盱眙法院將失信被執行人的名單在社會公布,通過在網站、微博微信、廣場大屏幕曝光以及和銀行聯網等手段,促使被執行人履行生效判決。“公開”在這里,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監督,更是有效利用全社會的力量促進執行到位的手段。

 

拍賣公開也是法院執行工作的一大特色,打開淘寶網,盱眙法院掛在網上的拍賣物品已達20多件,今后這個數字還會不斷增加。

 

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司法改革作出了具體部署,司法公開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被提到了新的高度。當前,法院的立案、審判、執行等各個環節都在揭開面紗,展現在社會公眾的視野中。“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和正義”,這個目標的實現不是法院說了算,而是群眾說了算。司法公開,就是將法院的工作擺在群眾面前,讓群眾去評價、去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