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給連云港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如何將司法工作的觸角延伸到發展的各個層面,形成服務沿海開發的長效司法工作機制,是連云港兩級法院思考的工作重點。

  不久前,連云港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關于為全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從五個方面助力當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份文件,是連云港法院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舉措。

  “我們要以最好的審判質量、最高的審判效率、最佳的審判效果、最優的訴訟服務,全力推進沿海開發,做司法服務沿海開發的龍頭,為連云港跨越式發展盡最大的努力。”連云港中院院長薛劍祥說。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評價,連云港中院出臺服務和保障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司法文件,“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實在”。日前,江蘇高院已經發文要求全省法院學習借鑒連云港法院的做法。

  制度建設服務沿海開發

  今年3月,連云港中院的領導干部帶著法官來到港口集團、連云港開發區、徐圩新區等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所在地的5個法律服務站進行回訪,現場了解司法需求。

  早在去年,連云港兩級法院便走訪了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項目單位與企業,陸續完成對“醫藥等高科技企業知產保護”、“東海水晶市場知產保護”等多項調研,形成40余份調研報告,并設立了首批法律服務工作站。

  去年6月,在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周年之際,經過充分調研,全市法院服務沿海開發司法對策20條正式出臺,服務沿海開發的能動司法經驗上升到了制度層面,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

  而新近出臺的《關于為全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則是以制度建設服務沿海開發的最新成果。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華對《意見》予以充分肯定,認為它“緊扣全市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現實需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得益于制度建設的推進,連云港兩級法院迅速延伸司法服務。目前,全市各基層法院均在鄉鎮、社區設立了矛盾化解工作室,在30多個國家和省市重大建設項目工地設立了巡回辦案點,構建起覆蓋連云港城鄉的便民訴訟網絡。預約立案、電話立案、巡回立案以及“工地法庭”、“移動法庭”等多渠道相繼建立,做到了“項目建設推進到哪里,司法服務就跟蹤到哪里”。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在優質服務的路徑、能動司法的動力、提高保障的機制、開展工作的方法等方面,連云港法院已經打造了“司法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連云港模式”。

  定紛止爭創新社會管理

  今年以來,連云港法院先后審結了吸收資金1.7億多元、涉及人數達7000余人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虛開稅額達6400萬元的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這一批有影響案件的公開宣判,提升了群眾的“投資”風險意識,維護了金融秩序。

  在服務沿海開發的過程中,如何立足審判職能,積極參與、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構建幸福和諧港城?連云港中院副院長錢斌認為:“執法辦案是法院的第一要務,而參與和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是法院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們通過設立法律服務工作站、進行法律知識培訓、聯系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等延伸審判職能的務實舉措,進一步完善了長效工作機制,從根本上遏制了民商事案件迅猛增長的態勢。今年一季度,全市法院審結民商事案件8402件,增幅下降8.5%。

  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是江蘇省重點工程,建成后將為連云港市城市發展和臨港產業發展提供水源保障。去年8月初,因該工程部分項目的臨時導流河回填造成板浦鎮一些村民的房屋開裂,受到村民阻礙而處于停滯狀態。官司打到連云港市海州區法院后,法院在立案當天即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現場勘察,掌握爭議焦點。經過艱苦調解,最終達成了雙方都滿意的調解協議。兩年來,連云港全市法院已調處涉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各類糾紛7100余件,提出司法建議百余條,避免各類經濟損失累計8.7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