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砣雖小壓千斤,法庭雖小連萬家。” 坐落在金山腳下、塔影湖畔的金山湖人民法庭,是鎮江市潤州區人民法院派出法庭之一,負責審理全院涉未成年人、家事糾紛案件及轄區內民商事案件,現有員額法官3名,法官助理2名,書記員3名,駐庭法警2名。2018年至2020年,金山湖法庭共受理案件3000余件,案件調解撤訴率達70.7%。八項主要審判質效指標中有六項高于全省平均數,審判質效指標在全市人民法庭條線綜合排名位居前列。

作為法院貼近基層、服務群眾的窗口,該庭積極推進家事審判方式、工作機制改革,以黨建帶隊建、隊建促審判、審判助和諧,為一方百姓撐起公平與正義的天平,先后獲得全省優秀人民法庭、江蘇省青年文明號、江蘇省新時代家風家教實踐基地等7項省級榮譽和稱號。國家級榮譽也是亮點紛呈,繼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后, 2020年1月,獲最高人民法院表彰“全國法院先進集體”,系此次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基層法庭。2020年9月,該庭“家和”黨建品牌被評為全國法院黨建優秀創新案例。

組建一個“家”:立家規、嚴家教、正家風

“時代催生了家和的需求,業務衍生出家和的功能。近年來,法庭黨支部成功打造出了以‘家和’為主題的支部黨建品牌,實現了支部建在庭上和黨建工作全覆蓋的目標。” 2019年6月,北京國家法官學院舉辦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班上,時任金山湖法庭庭長的余波正在臺上作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

“我是1987年進院的,當時的辦公室只有23平米,卻擠下了8張桌子,我們就把調解搬到了馬路邊上的大槐樹下。筆錄也全靠手寫,曾經有一次調解整整寫了42頁紙。” 2020年國慶前夕,已在法院工作34年的吳翔法官,同青年干警分享了自己與法院同發展、共成長的酸甜苦辣。

聽著吳翔的陳述,余波不禁回憶起2017年他調至金山湖法庭擔任支部書記時的躊躇滿志。

“家和萬事興,‘小家’溫暖幸福了,才會有‘大家’的和諧穩定。”談及建設“家和”黨建品牌的契機,余波介紹道,“得益于全省法院家事審判試點,我院率先在全市將原未成年人和家事審判庭歸并至金山湖人民法庭,使家事審判、家事調解和家風教育有了更大作為和更大空間。”

基于此,法庭黨支部按照“優而精”的原則進行重組,以庭內8名黨員為主體,吸納2名具有豐富經驗的黨員調解員共同組建“家和”行動支部,將組織需求與支部黨員特長結合,著力將其打造成黨員教育的強堡壘、家事調解的先鋒隊。

“大家庭”蓬勃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對于黨員的評價和激勵,余波也頗有想法,“以前對法官的考核,有結案率、調撤率、上訴發改率等一系列案件質效指標,但對于法庭黨員的考核如何細化量化,一直是個問題。”

因此,法庭將制定“家規”率先提上日程,首創“先鋒亮績、積分管理”的考核辦法,從八個方面制定了十四條具體評分標準,每季度開展一次分值評定,并將其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墻上掛著的黨員先鋒積分表上,記錄著我們支部每一位黨員的積分,去年,所有黨員積分都在90分以上。”2020年7月,余波正在向前來金山湖法庭交流黨建工作的京口區機關工委、京口法院一行介紹法庭的一些特色做法,“在法庭的二樓走廊,還掛著一張群眾微心愿收集榜,這也是我們法庭的一項創新舉措。”

“希望我的案子早點判掉”、“早點把工資幫我要回來”……余波指著法庭墻上公布的黨員身份職務及黨員承諾表示,“隨時接受群眾監督,通過黨員認領心愿等方式,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其實我們的工作不只是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更多時候還要發揮司法的服務屬性,切實回應人民群眾在實際生活中對司法的更多期待。”

誠如余波所說,一張張群眾微心愿詞句雖短, 但字字都是對法院工作的期待,因此,每一位黨員干警切實把責任記在了心中、扛在了肩上、落到了點上。2019年年初以來,該庭共征集到群眾微心愿三十余條,通過案件審理、訴調對接等多種方式全部解決,收獲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家規”漸具雛形,支部黨員爭先創優的干勁、主動服務群眾的思想意識得到有效提升,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明顯提高。與院其他支部相比,該支部政治覺悟高、工作熱情高,隊伍比較穩定,他們緊緊圍繞“家和”主題,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法院各項工作中表現突出,成績斐然。2017年,金山湖法庭黨支部被授予鎮江市“法治型、服務型”五星先進黨支部,2019年被評為“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除了家規的約束、氛圍的營造,言傳身教在支部的家庭教育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拿起鐵鍬,清除河坡雜草;手持塑料袋,撿拾路邊垃圾……去年4月,韋崗街道黃山組來了一群戴著黨徽的志愿者,余波正帶領支部黨員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線開展清潔村莊行動。

組織支部黨員經常參加這樣的公益活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黨員干警主動服務群眾的意識,將為民司法和務實工作理念深深植根于他們的思想和行動中。

這一年,我們實施文化興院,堅持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金山湖法庭打造的“家和”黨建品牌被最高法院評為全國法院黨建創新優秀案例,為我院成功探索出一條抓黨建、帶隊伍、促審判的特色化之路。”今年2月全院總結表彰暨工作部署大會上,潤州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傳軍對金山湖法庭黨建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對全院黨建工作寄予殷切希望,“要繼續深入實施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工程和一支部一品牌創建活動,將‘家和’黨建成果由點擴大到面,發揮品牌建設溢出效應。”

挽回一個“家”:一站式、調心結、化糾紛

維護小家的完整,實現大家的和諧,是金山湖人民法庭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家事調解員孫海芬的目標。她的桌子上,厚厚的一本調解記錄本,承載著一個個家庭的酸甜苦辣。

有這樣一起案例,時隔半年多仍令孫海芬記憶猶新,而這起并不特殊的離婚糾紛也折射出法庭創新打造“家事糾紛一站式化解”模式的點點星光。

2020年炎夏的一天,氣溫高達40度,下午兩點,法庭剛開門,臉被曬得紅紅的張某走了進來。“我要打官司,在哪兒立案?”張某的眼睛也紅紅的,汗水劃過神色憔悴的臉頰。

經驗豐富的孫海芬一看,就知道是來離婚的,迎上前去,細聲詢問詳情。原來,張某(女)與李某(男)在二年前登記結婚,婚后生育一子。孩子出生后,為方便照料兒媳和孫子,李某的母親和張某夫妻共同生活。但是,由于兩代人的生活觀念、生活習慣不同,導致在八個月大的孩子的飲食、日常照料中矛盾不斷,婆媳之間多次爭吵,張某覺得心力交瘁,甚至有輕度抑郁癥的傾向。加上疫情的暴發,婆媳在家中日日相對,矛盾沖突進一步升級,張某遂產生了離婚的念頭。

在隨后的一個月里,孫海芬多次通過電話溝通、約當事人雙方面談、聯系張某婆婆等多種方式進行調解,但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余法官,這個案件雖然要立案進入訴訟程序,但是我覺得小夫妻還是有和好的可能。”孫海芬將詳細記錄著該案的矛盾焦點、調解記錄及調解建議的函移交給承辦法官余波。

“以往的社會調解與法院審判存在脫節的弊端,一旦進入訴訟程序,當事人需要將前情詳細地再陳述一次,無異于將自己的傷口再撕開一次。”談及一站式家事審判的優勢,余波戲稱,“就好像是超市和專賣店的區別,我們將訴前、立案、審判、教育無縫串接,做到了全省唯一。與其他法院將家事審判放在法院內部的做法相比,我們另外選址設置專門的家事法庭,法庭考慮了環境氛圍的總體打造,包括訴訟后時常承擔教育職能的‘和潤家風館’,審判上配有專門的家事法官,使家事審判做得更精更細更扎實。”余波還說:“單獨設置家事法庭,也考慮到了當事人不希望他人來圍觀的心理,家事糾紛調案重在調心。”

2020年8月28日,這場離婚糾紛在以暖黃色調為主的家事審判法庭開庭,不同于標準化的審判法庭,這里的原、被告席位并非面對面設置,而是平行設置,雙方當事人均面向審判席,有效避免了雙方產生對抗的負面心理。有了孫海芬關于前期雙方的婚姻狀態、調解方案的匯報,法官很快進入訴訟中的二次調解階段。

客廳式環座的調解室內,原、被告的銘牌被丈夫、妻子的銘牌所取代,輕柔舒緩的音樂,法官的循循善誘,丈夫誠懇的挽回,張某的心慚慚松動……“小張,家千萬不能散!這事怪我,不該摻和你們小倆口照顧孩子的事,以后只要每周帶小寶來看看我就行了,你們好好過比什么都好。”張某的婆婆經過孫海芬的勸說,認識到自己過于干涉了年輕人的生活。

婆婆的歉意和丈夫期待的眼神,終于挽回了張某,她不再堅持離婚,并撤回了起訴。

像這樣經過訴訟中二次調解解決的家事糾紛并非個例,實踐中,一站式家事審判模式達到了1+1>2的效果。有數據顯示,進入訴訟程序的家事糾紛,有一半以上的案件通過二次調解解決,家事糾紛整體調撤率達到75%以上,高于2019年全省民事案件平均撤調率1.5倍。

余波表示,這一切得益于一站式模式溝通更加順暢,訴前訴中環環緊扣不脫節,穿插其間的“和潤家風館”作為家風教育的重要陣地,吸引前來訴訟的當事人及親屬主動參觀。如果以法庭每年審理600-700件家事案件來估算,每年家風館會有3000人以上踏足其中,他們在館中感受到的良好的家風、家訓,會觸動親屬們主動做當事人工作,成為家事糾紛的“編外”調解員。據統計,自2015年法庭建成后,家事糾紛調撤率上升了10個百分點。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事糾紛,更重要的在于打開當事人的心扉。我們在訴前的接觸中,與當事人建立起親近的關系,也將這種親近傳遞給家事法官,每一起調解成功的家事糾紛都是金山湖法庭一站式家事審判模式的有效實踐。”資深家事調解員孫海芬如是說。

2016年5月,潤州法院被江蘇省法院確定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單位。4年來,櫛沐風雨砥礪前行,從進行家事審判資源整合,配備具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家事法官,到建設了符合家事審判要求的調解室、審判法庭、反家暴臨時庇護室等,并同步建設了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全市首家以家風教育為主要職能的“和潤家風館”,注冊成立了以家風教育、法治教育為主要職能的民辦非企業組織——“鎮江市潤州區同心法律志愿服務中心”…… 1700多個日夜,從無到有,聚沙成塔,法庭已日漸成為全省法院首屈一指的集家事立案、審判、調解、教育、研究、保護為一體的綜合性家事審判中心。

同時,法庭在一站式調解上取得的成功經驗,“以點帶面”提升了全院一站式服務效能,尤其是為2020年8月投入運行的新訴訟服務中心“9+2”訴前調解模式提供了樣板,2020年以來,潤州法院共立訴前調解案件1275件,成功調解435件,訴前調解與糾紛分流比例達30%以上。

走近一個“家”:進網格、釋法理、促和諧

  金山街道京畿路社區(原黑橋社區),老年人多、住房困難戶多、可利用資源少,老人的贍養問題、歷史遺留問題都不少。

家住寶蓋山的張先生,父母均已去世,如何分割爺爺奶奶留下的房產,讓他不知所措。2020年9月28日,金山湖法庭的普法小課堂在京畿路社區開講,張先生帶著心中的疑惑,聞訊趕來,向法庭的法官們請教了自己最關心的繼承問題。

結合《民法典》,法官為張先生耐心而細致的解答,吸引了周圍不少居民前來詢問。人群中,一位年逾八旬的王老太太也有著相似的困擾。最近,她就為如何處置現有“家私”最大限度避免“百年之后”子女爭奪財產發生矛盾而整日發愁。針對她的難題,法官也支了一招。

像這樣,走基層、進社區、聽民情、解民憂的普法活動,一直在金山湖法庭常態化開展。自全院拉開“法官進網格”工作序幕以來,金山湖法庭率先開啟普法宣傳、法律咨詢 “頭班船”,圍繞“家和”目標,助力社會矛盾多元化解全庭員額法官、法官助理爭先前往所在網格,織就糾紛排查網、法治宣傳網、多元調解網,多次深入物業、家事糾紛高發、易發的小區、老城區,為群眾提供定制化的調解服務, 2019年,金山湖法庭訴前調解成功的物業糾紛案件占收案的三分之一,立案后案件的調解撤訴率高達88%。

“法官進網格”是真正惠及基層、惠及百姓的司法實踐工作,京畿路社區網格長周宏琪對此深有感觸,并講述了這樣一起案例。

家住京畿路社區的居民朱某夫婦終生未生育子女,二人先后于1994年、1996年去世,生前一直由鄰居劉某兩口子實際照顧并養老送終。多年來,朱某夫婦生前居住的房屋雖一直由劉某兩口子實際居住適用,現劉某也年事已高,其丈夫也已去世,但因二人不屬于朱某夫婦的法定繼承人,房屋至今仍登記于朱某名下,無法辦理繼承手續。

朱某遺留的這套房產究竟何去何從?帶著疑問,周宏琪向法庭進行了咨詢,希望能夠通過法律途徑幫助劉某。法官了解了上述情況后告訴周宏琪,根據我國《繼承法》第14條和即將施行的《民法典》第1131條規定,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這是法律公平正義的體現,也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遺產因無人繼承被收歸國有的情況。劉某兩口子對鄰居朱某夫婦生養死葬,體現了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中華傳統美德,也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在朱某遺產繼承時理應分得部分或者全部。不久,劉某通過訴訟的形式依法獲得上述房屋,一個困擾她二十多年的難題終于徹底解決。

 “劉某夫妻義務照料孤寡老人多年,正是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我們應該鼓勵、支持這種行為。”余波在案后的回訪中,特地向周邊鄰居告知案件結果,做好判后“文章”。該案也被列入潤州法院《民法典》普法宣講案例素材庫。

送法到“門頭”、庭審到“網格”,矛盾解決在“家門口”。金山湖法庭積極與社區、機關、企業、學校各類組織互聯互通,形成合作共贏全新格局。法庭定期選派法官、法官助理輪流到社區了解社情民意,在指導人民調解、開展法治教育、弘揚家庭美德、修復情感創傷等方面“零距離”服務群眾,其中,金山街道楊家門社區成為全市首批“無訟社區”。法庭還著力發揮訴源治理鏈條中的“嵌入”作用,合力推進“訴源”治理,如針對在家事審判實踐中發現的拆遷征收協議不規范、法律關系不清晰、被征收房產產權不明晰等問題,主動與相關社區、征收部門加強溝通,提前介入,提前指導,對已經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開辟綠色通道,當場立案,積極協調,盡快判決,2018年,法庭審結涉征收遺產房繼承案件80余件,調解率達95%,既維護了群眾的利益,也為地方重大工程項目的順利推進鋪平了道路,法庭也被鎮江市委政法委授予“爭創人民滿意政法單位先進集體”稱號。

2020年4月8日,江蘇省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道虎赴鎮江調研指導工作。在參觀金山湖人民法庭時,夏道虎對法庭的各項工作表示肯定,并指出,要更好發揮家事審判權益保障和情感治愈功能,盡量減少對抗、化解矛盾,切實維護婚姻家庭和諧穩定。要加強法院文化建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講好法治故事,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凝聚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