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地處江蘇北部,是全省人口最多、陸域面積最大的縣。就是在這個蘇北經濟欠發達地區,卻涌現出了一個全國“人民滿意的好法院”?沭陽縣人民法院。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該院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堅持“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以爭創一流法院為目標,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六個人民法庭全部實現了“設置規模化、建設標準化、審判規范化、管理制度化、裝備現代化”的標準。2005年以來,該院六個人民法庭共審結案件6300余件,執結案件1500余件,結案總數占全院的48.78%,先后有1個法庭被江蘇省高院評為“最佳人民法庭”,六個法庭全部被宿遷市中院評為“優秀人民法庭”,有5人受到省、市法院的表彰獎勵。

[建設篇]

“法庭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嚴重制約了法庭工作的正常開展。”回想起自己剛到任沭陽法院第一次檢查法庭時看到的情景,沭陽法院李其蘇院長仍感慨不已。

盡管從2002年以來,通過多方努力,該院六個法庭的審判和辦公環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用房擁擠、功能不全、設施落后的根本性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六個法庭基礎設施均未達到省法院規定的標準,最小的一個法庭建筑面積只有400平方米。辦公區、審判區和生活區連在一起,當事人在三區之間可以隨意出入,既不規范,也不安全。

2006年全院工作會議上,“努力提高人民法庭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人民法庭形象,是維護司法公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李其蘇院長代表院新一屆黨組響亮地提出了加強人民法庭建設的宏偉目標,法庭建設成為了沭陽法院2006年的首要任務。

在經過充分醞釀論證后,該院遵循功能齊全、設施完善,莊重實用、適度超前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設計,六個法庭全部一次性建設到位。新建后的六個法庭均建有審判辦公綜合樓和生活樓,實現了辦公區、審判區、生活區三分開。審判辦公綜合樓建筑面積均在650平方米以上,設有辦公室、審判法庭、立案室、信訪接待室、調解室、當事人休息室、圖書室、健身房等,其中審判法庭建筑面積90平方米,可容納100余名旁聽人員。生活樓建筑面積均在300平方米以上,設有廚房、餐廳、娛樂室以及六個標準間。每個法庭都設有籃球場、乒乓球室、卡拉OK室等文化體育設施。該院還專門請來蘇州大學園林設計專家,對法庭整體環境和格局進行設計,使法庭整體建筑處處體現出“庭中園、園中庭”的“綠色文化”格調。

每個法庭均裝配遠程監控和視頻會議系統,實現對審判工作的實時監控和辦公信息化。同時為六個法庭各配備一輛桑塔納警車、2臺打印機,審判人員每人配備1臺電腦。今年2月,在建起電子簽章系統的基礎上,該院又實現了法庭電腦與院機關電腦局域網的聯網,做到院機關與法庭通訊隨時暢通,信息隨時交流,基本上實現了法庭辦案現代化,提高了工作和辦案效率。

[服務篇]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一定要通過落實各項便民措施,充分展示這個“窗口”的良好形象。”這是李其蘇院長在檢查法庭時講得最多的一句話。

方便群眾訴訟,首先從方便群眾立案開始。該院一改以往由立案庭統一行使立案權的模式,將立案權下放到法庭。再由法庭開通訴訟“綠色通道”,建立全時空的隨機立案模式,實行零時間、零距離立案。通過便捷的立案信息網絡,實行上門立案或電話立案、預約立案,并及時為生活困難的當事人辦理訴訟費減緩免手續,解決了偏遠鄉村群眾和弱勢群體“訴訟難”問題,方便了群眾訴訟,減輕了群眾訴累。今年以來,六個人民法庭共立案近4400件,為困難群眾減緩免訴訟費用20余萬元。

為了認真落實方便群眾訴訟和方便案件審理的“兩便原則”,該院積極推進巡回辦案和簡便審理,根據案件實際情況,推行即收即審即結的審理程序,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在審判形式上,采取“坐堂問案”與巡回審判相結合,開庭到社區、村頭,及時為孤寡老人、有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當事人及盲、聾、啞人等特殊群體提供訴訟便利。同時建立“假日法庭”,利用節假日正常辦理案件,及時為當事人解決糾紛。今年以來,六個法庭共開展巡回審理60余次,利用“假日法庭”審理案件300余件,受到了轄區群眾的好評。

人民法庭受理的民事案件法律關系一般較為單一、責任比較明確,該院規定除法律明確要求需要組成合議庭審理的案件和一些特殊案件外,一律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確需轉為普通程序的,須報分管院領導批準。同時建立“1+1+1審判模式,即由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書記員組成一個審判單元,負責案件審理工作,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相互配合,各司其職。自實施這一制度以來,六個法庭獨任審判的案件占受理案件的90%以上,審判效率提高近兩倍。

做好調解工作是該院加強法庭建設的又一亮點。自2005年起,該院首次在人民法庭確立了委托調解制度和獨立調解人、協助調解人制度。對于土地流轉糾紛案件、贍養和婚姻家庭糾紛案件、群體性訴訟等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案件以及最高法院明確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先行調解的六類案件,法院立案受理前征得當事人的同意,可以委托鄉鎮調解中心先行訴前調解。同時確定或聘請有關部門及人員作為獨立調解人,邀請機關單位或個人協助法院調解,充分運用社會力量參與調解案件,提高調解成功率。為了力求案結事了,法官們常常苦口婆心,不厭其煩,該院法庭連續三年案件調解率在70%以上。

[規范篇]

“人民法庭建設要上新水平,不僅僅硬件要上新臺階,實行規范化管理,推動軟件上新臺階才是關鍵。”李其蘇院長不時地告誡六位法庭庭長。

在華沖法庭,這個宿遷市最先跨入全省“最佳人民法庭”行列的法庭,對“規范化”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闡釋:在立案處設專人指導當事人如何訴訟;在法庭每個法官的辦公桌上有一本“規章制度”,從審判管理到庭務管理和隊伍管理,近30項制度把法庭每一項工作、每一個工作人員都納入其中,甚至對法庭食堂的炊事員都有明確的管理規定。

法庭遠離院機關,庭務管理是難點。該院積極創新思路,對法庭實行“三化”管理,即對庭務管理實行規范化、日常化和半軍事化。建立法庭干警守紀督查制度,采取掛點領導或紀檢組每天堅持撥打法庭固定電話、不定期下到法庭突擊檢查等多種方法,檢查法庭干警在崗在位、審執案件、遵守職業道德等情況,如發現不規范問題,即按規定進行處罰。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得六個法庭全部實現了規范化管理,審判工作、干警面貌煥然一新。

在加強規范化管理的同時,該院堅持以人為本,對法庭干警高看一著,厚愛一分,實行政策傾斜,注重調動法庭干警的積極性,法庭已經成為全院的人才培訓基地、法官鍛煉的熔爐和干警成長的舞臺。配強法庭庭長,六個法庭庭長全部為本科學歷,平均年齡為39歲,人均年辦案數均在80件以上。對上級法院安排的培訓機會,優先讓法庭干警參加,讓他們多接觸新的司法理念和審判方式,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近年來,該院先后12次組織法庭干警參加各類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司法能力和水平。

為了增強法庭干警工作活力,該院有計劃地對法庭干警和機關業務人員進行交流使用,在職級晉升上優先考慮法庭干警。近幾年來,有4名法庭干警得到提拔或重用,三個主要業務庭的庭長和辦公室主任均直接從法庭選調上來。同時積極為法庭干警創造安心舒適的生活環境,為法庭每人每月發給200元的生活補助費和200元法庭津貼。院領導還主動關心法庭干警的家庭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子女上學、家屬就業等實際問題,解除干警們的后顧之憂,為法庭干警安心基層工作提供切實的保障。

通過健全管理制度和政策傾斜,促進了法庭工作的規范化建設,法庭干警整體素質不斷提升。20061-11月份,六個法庭辦結案件4000余件,改判發回率僅為0.4%,辦案周期僅為21天。在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法庭工作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該院法庭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六個法庭全部被評為“人民滿意政法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