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在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的深入推進平安江蘇建設會議上,東臺法院時堰人民法庭被表彰為“2011-2014年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庭長杜云昌作為代表受到了省委書記羅志軍等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

  榮譽既是對過往付出的最好腳注,也是對未來作為的明確指引。坐落于里下河平原的時堰法庭,深深地扎根于這片具有千年文化底蘊的熱土,始終與轄區11萬群眾同命運、共呼吸,成為夢里水鄉之上一張耀眼的法治名片。

  創新矛盾化解路

  “杜庭長,今天我們前來,是代表全體工友向您道別的。雖然咱并沒有打官司,但您和法庭的法官為我們兄弟義務跑了多少腿,流了多少汗,我們心里明鏡似的。如今,咱弟兄們心中那顆懸著的問號能夠變成圓滿的句號,您是恩人!”今年春節前夕,在拿到工資款后,農民工老吳等人特地在返鄉前趕到法庭表達謝意。

  2月初,因轄區某建筑企業資金鏈緊張,32名農民工眼見近80萬元工資沒了著落,四處奔波求助。接到轄區黨委政府的通知后,杜云昌立即帶領精干力量站到了矛盾糾紛的最前沿。他們協同政府部門安撫工人情緒,邀請工人代表參與監督。與此同時,引導企業股東及其近親屬竭盡所能籌集資金,并想方設法為企業追回債權。不久,32名農民工分兩批次拿到了全部工資款,企業也在“休克”中迎來了新曙光。

  目前,法庭已就職工工資引發的集中信訪問題形成了一套“提前介入、分工配合、依法作為、積極籌款”的矛盾化解機制。近兩年來,法庭共協助化解此類糾紛9起,為200多名農民工追索報酬700余萬元。

  “農民工工資問題點多面廣易燃,容不得半點坐等觀望,也不可能孤軍作戰。必須緊緊依托地方黨委政府,發揮法庭專業優勢,方能快速穩妥地化解矛盾。”杜云昌語氣中流露著滿滿的自信。

  助力轉型升級戰

  時堰法庭管轄的時堰、溱東兩鎮均是赫赫有名的財政收入“億元鎮”,境內廠房林立、工業發達。面對轄區黨委政府提出的經濟發展提檔升級的戰略目標,法庭不待揚鞭自奮蹄,順勢提出要在服務企業發展上打好“三手牌”:矛盾化解促雙贏、消除隱患利當前、助力轉型謀長遠。

  為更好地運用司法智慧拉動產業集群的高飛,法庭開通“法官熱線”、定期走訪企業、發送司法建議、舉辦知識講座、開展送法入企,以“組合拳”為企業的加速“奔跑”添柴加薪。

  2013年3月,法庭受理了一起“簡單”的貨款糾紛:原告連云港某鋼材廠起訴東臺某不銹鋼廠索要36萬元的貨款。可此時,該不銹鋼廠受市場波動影響,資金早已捉襟見肘,若此時還款,勢必雪上加霜。就在雙方鬧得不可開交之時,法庭瞅準鋼材廠具有投資意愿的機會,主動牽線搭橋當起“媒人”:由雙方在東臺重新注冊生產太陽能支架的新公司,被告不銹鋼廠以土地、房產投資入股。

  死結一旦巧解,庭審中的冤家對頭立馬成為了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談及這段和法庭的交集,公司老總沈某感慨不已,他說:“本來就是打個官司,沒想到竟在這里落了戶!本來只是索要30多萬的貨款,沒想到現在每年能賺取300多萬的利潤!小法庭真有大能耐!”

  據統計,僅2014年,該庭就妥善化解涉企糾紛63起,發出司法建議6份,盤活企業15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

  下好為民司法棋

  “丁法官,我們村的村民徐某去年年底在幫別人卸貨時不慎從車上跌了下來。花了8萬多元的醫療費不談,現在還在家休養,他妻子又有殘疾,兒子還在上初中。和雇主談,總協商不出個結果來。能不能請法庭支個招?”2014年4月,在鎮民調治保主任會議上,徐某所在村的村干部向參加會議的助理審判員丁惠陳述了徐家的困境。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時堰法庭主動延伸司法觸角,借力村干部接觸群眾的天然優勢,每月安排專人參加各鎮的民調治保主任會議,了解群眾司法需求,排查各村居的矛盾隱患。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一方面,通過普法宣傳、聯合調解,將矛盾化解在訴前;另一方面,對需要通過司法處理的,及時導入訴訟程序,并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務。

  獲悉后,法庭立即和徐某取得聯系,講解相關法律規定,協助其申請了法律援助,并啟動綠色立案通道,減免其相關訴訟費用。等徐某被鑒定構成八級傷殘,法庭又主動上門,開展巡回審理,聯合村干部一起做雇主江某的工作。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江某一次性賠償徐某35萬元,并當場履行完畢。

  “如果沒有法庭撐腰,治病的錢能拿全就不錯了。這下好了,我們全家有希望了。”拿到賠償款的徐某逢人便夸法庭好。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步履堅定的時堰法庭必將在日復一日的辛勤耕耘中開創更多的精彩,贏來更多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