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讀到《文化苦旅》的時候,心里頗為激動,手不釋卷,在課堂上不停翻看。讀完以后仍然意猶未盡,便買來一本精裝版,作為珍藏。上大學之后,閑來無事之時,也會經(jīng)常翻閱。不得不說,這本書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和文化觀,而今再讀此書,感觸仍深。

  書中無處不浸染著一種即走即安的人生態(tài)度,余秋雨先生通過行遍大江南北的切身體驗,向我們傳播了文化的深遠與悠長。讓我們明白所謂文化,它不僅僅存在于大部頭的專著中,不僅僅隱藏于一篇篇的學術(shù)論文中,它們更多地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里。有一種稱謂叫做文化人,殊不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文化的載體,都被文化的命脈所掌握,并且這些文化帶來的影響在某一段時間里是有著悠久傳承的。可惜的是,在經(jīng)受住歷史長河中的風吹雨打之后,文化卻無力與踐踏人性的政治運動或物欲橫流的消費社會所抗爭,變得漸漸凋零。此書正可謂是在追尋那些將要逝去的文化根基。

  跟隨著作者的腳步,我們也好像親眼看到了大漠黃昏之下莫高窟的凄涼,一個個石洞仍然壯觀,剩余的壁畫仍舊美麗,卻都又帶著不輕易顯露的宗教般的虔誠,不喜不憂,它們注視著敦煌一年年的變遷,繁華與落寞,僅僅發(fā)生于一瞬間;我們也好像看到江南水鄉(xiāng)里緩慢劃動的小船,狹窄的磚石鋪就的小巷,還有在這上面停留的一輩輩的人們,有隱士,有書生,有歌妓,有游卒,更多的是安靜生活著的普通人,他們還沒有被現(xiàn)世的真實所壓榨,生活依舊悠然自得,平靜緩和,又充滿趣味;我們又好像看到了都江堰,看到了三峽,古人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手筆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奔騰的水流也仿佛歲月一般,帶著從不回頭的決絕去向遠方,這些每一樣都動人心魄,引人遐想。書中當然還提到了很多地方,每一處都有著歷史的沉淀,每一個人都有著別樣的人生。我們與余秋雨先生相比,所欠缺最多的地方就是一種站在時間維度上的思考。沒有這種思考,我們只能停留于表面,而難以深入本質(zhì)。

  正是受這本書的影響,我對于行走天地間充滿了熱情。每到一處,我們只要隨意看看,就能找到不一樣的體驗,看到異于我們生活范圍的習俗,對自己而言,是一種提高,對需要人憑吊的歷史而言,則是一種幸運。余秋雨先生的書給了我們一個提醒,那就是不要忽視身邊的文化。當然我們可能被俗事纏身,沒有余秋雨先生精彩的文筆與厚重的人文知識,但是我們卻是可以用眼觀察用心感受的,哪怕我們體會不到文化的苦楚,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收獲文化帶來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