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新生行動,關注未成年被告人;橙色關愛行動,關注權益受侵害青少年;綠色希望行動,關注社會廣大青少年;紅色溫暖行動,關注刑事被告人子女;紫色保護行動,關注青少年家庭成員。”江蘇省張家港市人民法院探索建立“關注五類群體,開展五色行動”的青少年維權體系,將少年司法維權觸角延伸到未成年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建立起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制屏障。

  ■藍色新生行動

  用愛糾正偏離的航線

  “陳阿姨,您好!雖然現在我失去了自由,但是一年來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真心感謝您對我的幫助……”這是一封來自少管所的信,寫信的孩子叫曉波(化名),他口中的陳阿姨便是張家港法院少審庭庭長陳美芳。

  曉波的老家在四川,父母離異后隨父親生活,但父親獨自去了新疆,曉波從小隨爺爺奶奶生活。17歲時曉波獨自一人來到蘇南打工,因年少沖動,在一次爭執中將人打成重傷。事發后,曉波的父親一味指責兒子,原本淡漠的父子關系變得愈發緊張。曉波的心情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甚至一度到了崩潰的邊緣。陳美芳了解到曉波的狀況后,自掏腰包為他添置了換洗的衣服,并一直保持與曉波的書信聯系,在他生日時還不忘送上祝福。曉波曾經失落的心重新開始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嚴判不如幫教。少審庭的法官們采取庭前人格調查、庭中教育感化、庭后延伸幫教的三段式教育模式,設計制作了未成年被告人《審前調查表》、《家庭調查表》、《社會調查表》,充分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背景、成長軌跡、社會交往和犯罪根源;庭審中,采用圓桌審判的方式,營造一種緩和、寬松,又不失威嚴的庭審氛圍。對判處刑罰的,一一建立幫教檔案,及時進行跟蹤幫教,幫助他們改過自新。

  自2008年7月少審庭成立以來,適用非監禁刑的141人無一人重新犯罪。同時,該院率先建立異地幫教、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父母不在身邊未成年人刑事被告人“代理家長”等制度,切實維護失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其健康成長。

  ■橙色關愛行動

  撒播溫暖人心的陽光

  “涉及未成年人身份關系變更的民事糾紛極易給孩子心理帶來陰影,法院應當主動干預,對孩子的父母、親屬進行教育、輔導,幫助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少審庭法官黃海燕表示。

  小敏(化名)父母離婚后隨母親陳某生活。今年3月,陳某以自己工作時間為“三班倒”無力照顧小敏為由,提出變更撫養關系。法官了解得知,雙方因小敏比較“淘氣”都不愿意撫養,小敏隨陳某生活期間經常被反鎖在家中,造成很強的逆反心理,但小敏又不愿意和父親秦某一起生活。法官一方面經常與陳某電話聯系,聽她陳述心中的苦悶,另一方面邀請長期從事心理輔導工作的專家為陳某和小敏進行心理疏導,同時多次做秦某及其母親的工作,周末接小敏回家,并將撫養費增加到1000元,從物質上、精神上減輕陳某壓力,從而修復了母子之間的隔閡。

  該院少審庭法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案外,對離婚的家長發放涉少訴訟父母須知,讓他們更多地去關心自己的子女;建立愛心基金,幫助未成年人解決實際困難;設立少年審判綠色通道,對未成年人維權案件,快立、快審、快執;開通維權電話、網上信箱,進行釋法答疑;與司法局、共青團、工會、婦聯、教育局等部門聯合,構建涉少未成年人民事審判審前干預機制,有效避免因為訴訟損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綠色希望行動

  筑起預防犯罪的堤壩

  “我們和法院是共建單位,'法制陽光行'已經成為我們基地的招牌項目,豐富多彩的法制活動非常吸引學生們的參與。”張家港市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主任施建東無不自豪。

  7月26日,張家港市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熱鬧非凡,來自該市兩所小學的500多名學生的臉上都充滿了期待,“法制陽光行”普法宣教活動于上午9時正式拉開序幕,12名青年法官與12個班級開展結對活動,擔任各班的法制輔導員,他們將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中與孩子們同吃、同住、同生活。短短兩天時間,法官們推出法制小故事宣講、法律知識競答、觀看法制宣教片、法律情景劇表演、案情回放學法律、法官學生零距離、學生文藝匯演等活動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延伸到每一個青少年,培養起他們信仰法律、尊重法律、追求法律的信念和理想。

  張家港法院瞄準了全市中小學生每年都要到青少年實踐基地實踐的有利時機,主動與實踐基地結對共建,投入20余萬元設立了標準的審判法庭,推出“法制陽光行”普法專題活動,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法制的熏陶。同時,把每個月的10日確定為“少年法庭開放日”,邀請和接待青少年學生親眼看一看神圣的法庭,親手敲一敲莊嚴的法槌,親耳聽一聽法官們講述的法律故事,從小培養他們學法、知法、守法的意識。四年來,該院共發放法制宣傳讀本2萬余冊,組織模擬法庭、法制講座80余場次,受教育的學生達2萬余人次。

  ■紅色溫暖行動

  奉獻綿綿無私的愛心

  “我希望今后像法官阿姨一樣做一個熱心幫助別人的人。”作為服刑人員的子女,小強(化名)在作文中寫下了這樣的話。

  小強是少審庭法官幫助的第26個正在服刑罪犯的子女。兩年前,小強跟隨父母來到張家港,父親在一建筑工地打工,因沒有按時拿到工資,父親一氣之下盜竊建筑鋼材而被判刑。父親入獄后,一家人僅靠母親打零工為生,原本窮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生活十分艱難。家庭的變故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原本活潑開朗、成績優異的小強變得郁郁寡歡,甚至出現了自閉的傾向,成績更是一落千丈。審理案件的法官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定要幫小強走出心理陰影,健康快樂起來”成為了大家的心愿。他們隔三岔五地去探望他,帶去學習和生活用品,為他輔導功課,跟他聊天談心,過年的時候為他包上壓歲錢……在法官的感染和幫助下,久違的笑容又出現在了小強的臉上。

  刑事被告人的未成年子女是一個容易忽視的群體,也是一個更需要社會溫暖的群體,張家港法院的法官在審理刑事案件時,都要了解被告人的家庭情況,特別是未成年人的讀書、生活、監護等情況,并在量刑時予以考量,盡量減少對未成年人帶來的影響。對于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只要有條件都會主動去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讓他們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紫色保護行動

  盡心呵護成長的幼苗

  “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原來教育子女,學問很深奧,法官的講解讓我如何正確地教育子女和身為家長肩上擔負的責任。”家長學校的家長很是感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該院法官在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發現,父母溺愛遷就和訓斥打罵兩個極端的教育方式,往往是誘發孩子性格扭曲的根源。為此,該院設立了流動家長學校,與街道、社區共同組織家長上課輔導,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件,深入淺出地向家長們剖析家庭教育的誤區,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關法律,并針對性提出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合理化建議,引導父母以及爺爺奶奶們依法履行好監護的職責。

  針對近年來離婚案件不斷增多的現狀,該院精心制作了《涉少民事訴訟父母須知》,隨案贈送給每一個前來離婚的當事人,告知他們人民法院審理涉及未成年子女的民事案件的原則,提醒父母們為了孩子慎重決定婚姻的去向,在訴訟中或離婚后多與孩子溝通,離婚后父母對子女的權利義務,探視子女時應注意的問題,監護權的正確行使、非婚生子女的權利等,讓那些起訴離婚的夫妻珍惜自己的婚姻,盡到自己做父母的職責,切實關注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

  “五色行動”已經成為了張家港法院的一個品牌,被評為張家港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創新案例、江蘇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陳美芳先后被評為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蘇州市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先進個人,并當選為張家港市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