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江南古城鎮江迎來了立秋后的第一場暴雨,鎮江市潤州區人民法院金山湖人民法庭的家事調解員孫海芬捧著手中的調解記錄本,翻到記錄著張某離婚糾紛的那一頁,不由回憶起一個月前她剛來時的場景。

那一天,氣溫高達40度,下午兩點,法庭剛開門,臉被曬得紅紅的張某走了進來。“我要打官司,在哪兒立案?”張某的眼睛也紅紅的,汗水劃過神色憔悴的臉頰,臉上的防曬霜也被沖掉些許,顯得有些狼狽。

經驗豐富的孫海芬一看,就知道是來離婚的,她迎上前去,細聲詢問詳情。原來,張某(女)與李某(男)在二年前登記結婚,婚后生育一子。孩子出生后,為方便照料兒媳和孫子,李某的母親和張某夫妻共同生活。但是,由于兩代人的生活觀念、生活習慣不同,導致在八個月大的孩子的飲食、日常照料中矛盾不斷,婆媳之間多次爭吵,張某覺得心力憔悴,甚至有輕度抑郁癥的傾向。加上今年疫情的暴發,婆媳在家中日日相對,矛盾沖突進一步升級,張某遂產生了離婚的念頭。

“孫大姐,我已經考慮了幾個月了,天天晚上睡不著,這日子沒法過了。”張某情緒十分低落。孫海芬告訴她,金山湖法庭是專門審理家事糾紛的法庭,采用“訴前調解+立案審判+訴后回訪”的一站式糾紛解決模式,調解員和法官都有著豐富的家事糾紛處理經驗,一定能幫她解決問題。

在隨后的一個月里,孫海芬多次通過電話溝通、約當事人雙方面談、聯系張某婆婆等多種方式進行調解,但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余法官,這個案件雖然要立案進入訴訟程序,但是我覺得小夫妻還是有和好的可能,張某與婆婆之間的矛盾也是因為對孩子照料的理念不同,婆婆的出發點是好的,對孫子也十分疼愛。”孫海芬將詳細記錄著該案的矛盾焦點、調解記錄及調解建議的函移交給承辦法官余波。像這樣訴前調解和立案審判無縫對接的處理模式,有效避免了對家事糾紛當事人的二次傷害,尤其是像張某這樣有輕度抑郁癥傾向的當事人。

“以往的社會調解與法院審判存在脫節的弊端,一旦進入訴訟程序,當事人需要將前情詳細的再陳述一次,無異于將自己的傷口再撕開一次。”談及一站式家事審判的優勢,余波戲稱,“就好像是超市和專賣店的區別,我們將訴前、立案、審判、教育無縫串接,做到了全省唯一。與其他法院將家事審判放在法院內部的做法相比,我們另外選址設置專門的家事法庭,法庭考慮了環境氛圍的總體打造,包括訴訟后市場承擔教育職能的“和潤家風館”,審判上配有專門的家事法官,使家事審判做得更精更細更扎實。”余波還說,“單獨設置家事法庭,也考慮到了當事人不希望他人來圍觀的心理,家事糾紛調案重在調心。”

8月28日,這場離婚糾紛在以暖黃色調為主的家事審判法庭開庭,不同于標準化的審判法庭,這里的原、被告席位并非面對面設置,而是平行設置,雙方當事人均面向審判席,有效避免了雙方產生對抗的負面心理。有了孫海芬關于前期雙方的婚姻狀態、調解方案的匯報,法官很快進入訴訟中的二次調解階段。

客廳式環座的調解室內,原、被告的名牌被丈夫、妻子的名牌所取代,輕柔舒緩的音樂,法官的循循善誘,丈夫誠懇的挽回,張某的心慚慚松動……,“小張,家千萬不能散!這事怪我,不該摻和你們小倆口照顧孩子的事,以后只要每周帶小寶來看看我就行了,你們好好過比什么都好。”張某的婆婆經過孫海芬的勸說,認識到自己過于干涉了年輕人的生活。

婆婆的歉意和丈夫期待的眼神,終于挽回了張某,她不再堅持離婚,并撤回了起訴。

像這樣經過訴訟中二次調解解決的家事糾紛并非個例,實踐中,一站式家事審判模式達到了1+1>2的效果。有數據顯示,進入訴訟程序的家事糾紛,有一半以上的案件通過二次調解解決,家事糾紛整體調撤率達到75%以上,高于2019年全省民事案件平均撤調率1.5倍。

余波表示,這一切得益于一站式模式溝通更加順暢,訴前訴中環環緊扣不脫節,穿插其間的“和潤家風館”作為家風教育的重要陣地,吸引前來訴訟的當事人及親屬主動參觀。如果以法庭每年審理600-700件家事案件來估算,每年家風館會有3000人以上踏足其中,他們在館中感受到的良好的家風、家訓,會觸動親屬們主動做當事人工作,成為家事糾紛的“編外”調解員。據統計,自2015年法庭建成后,家事糾紛調撤率上升了10個百分點。

“都說清官難斷家事務,家事糾紛,更重要的在于打開當事人的心扉。我們在訴前的接觸中,與當事人建立起親近的關系,也將這種親近傳遞給家事法官,每一起調解成功的家事糾紛都是金山湖法庭一站式家事審判模式的有效實踐。”資深家事調解員孫海芬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