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慈子孝,是我們最樂于見到的。想起曾經處理過的那起贍養費糾紛案,想到李老漢與兒子小李之間的劍拔弩張,雖然時過境遷,我還是會忍不住地搖頭嘆息。

李老漢一紙訴狀將兒子小李告上了法庭,要求小李承擔贍養義務。按說這也沒什么稀奇的,不孝順的兒子多了,按程序處理就是了。

為了達到“審結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我決定巡回審理,將庭審現場放在了當地村部。

聽聞法院開庭,周圍鄰居蜂擁而來,里三層外三層地將村部圍了個水泄不通。

面對年邁的父親,兒子小李卻是一肚子怨言。在小李看來,李老漢完全是個孬人,年輕時不顧家庭,只知道吃喝玩樂。小李說,自己與姐姐都是母親養大的,父親只會將母親辛勤勞動換來的糧食偷偷拿去賣掉,然后再揮霍一空,根本不管家人的死活,母親就是被他氣死的。自己結婚,父親沒有出一分錢。自己拼死拼活地干,在叔叔的幫助下才建起了樓房,而父親卻沒有出一份力。

不過,小李最大的憤慨還在于父親弄丟了家里原有的幾畝承包地。小李說,原先家里有幾畝承包地,當時還要交“兩上繳”,父親懶惰不肯做活,家里拖欠了上繳費用。后來,二輪承包時村里就將這幾畝地擱到了一邊,再后來村里又將地發包給了其他人。現在,家里總共剩下一畝多地,父親要想讓自己贍養,就必須將被他弄丟的地要回來。而且,自己經濟條件不好,只能保證自己吃什么父親就吃什么,但是錢一分都不會給。

李老漢并不否認自己年輕時的荒唐。李老漢承認,自己年輕時愛玩,不愿意吃苦,只將兒子撫養到十來歲就不管了。兒子結婚時,自己分文沒出;兒子建房,自己也分文未掏。家里的地確實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才被收回的,現在地也要不到了。而且,承包地與贍養是兩碼事,現在自己年老體弱,沒有經濟來源,兒子就應該贍養。

庭審結束調解時,看父子倆爭得面紅耳赤,旁聽的群眾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大部分聲音都是指責李老漢的,也有個別聲音說小李不對的。讓人倍感意外的,是來自李老漢弟弟的大聲指責。李老漢的弟弟說,侄兒小李很好,是李老漢對不起兒子,對不起家庭,父子倆走到這一步,完全是李老漢的責任。

聽到弟弟的指責,李老漢又跳起腳來與弟弟大吵,法庭調解也未能成功。

李老漢固然不好,但也不能斷然否認他撫養過小李。不管從情或理上,小李總該承擔贍養義務。

為了讓本案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又多次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最終,在我的不懈努力下,雙方“背對背”達成了調解協議。李老漢降低了訴訟請求,小李也最終答應每年給付父親贍養費2000元,但是雙方均表示不愿意見到對方,履行時也不愿意當面交接。

本案中,父不慈,子也不愿盡孝,父子之間水火不相容,這顯然不是我們所愿意見到的。不過,真要碰上這樣的事兒,也不是一句指責就能解開心結的。也許,只有時間能夠沖淡一切。

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李老漢父子做了什么?還能做些什么?但愿天下的父母與子女都能有所感悟。(當事人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