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一個法官到過367家農戶,一個庭長與社區760余人談心交流,一個基層法院的領導班子分頭走訪了120余家企業, 一個法院形成了一個司法品牌,努力解決一個民生急需……期間,無錫全市法院的審判質效指標持續上升,11月份名列全省第二名。全市基層法院涉訴信訪案件化解率為100%

 

這是無錫全市法院作風建設年的一組微鏡頭,回到原點復盤,可以看到一點一滴講規整,一字一句求嚴謹,一言一行重形象和一案一事上心頭的全年“司法走轉改”旅程。

 

“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 打響三個服務品牌。年初,市中級法院積極響應市委的號召,決定狠抓司法作風建設,提出“一流素養抓審判、一流管理樹形象、一流業績促滿意”工作目標,努力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能動”司法服務。

 

一點一滴講規整

 

“司法作風以小見大,必須從細微處著手,一點一滴,一朝一夕抓養成。”市中院院長時永才逢會必講作風,遇事必抓養成。

 

停一排車要整齊,放置辦公桌椅要統一,穿著發型要得體大方……從市中院內網中看到,今年以來已公布了三次檢查結果,每次都詳細點明問題,指出不足。

 

上半年,全院迅速率先達到三個一致,配置的辦公桌椅、電腦桌椅、沙發和茶幾的規格和顏色一致;擺放辦公桌椅、電腦桌椅、電腦主機、打印機、沙發和茶幾的位置和方向一致;存放案件卷宗的位置一致。

 

617日,無錫職教園的一群學生來到惠山區法院陽山人民法庭參觀。一個學生觀察到了一個細節:每部電話機放置的位置都相同,每個電腦顯示器的擺放都是一個朝向和相同的角度,每個人的辦公桌上都只有電話機、電腦和水杯三樣東西。

 

“這是法庭的規定,大家已經形成習慣了,只要人離開辦公室,大家都會自然歸整一個辦公桌。”時任陽山人民法庭庭長的邊劍揚向同學們介紹了這一現象的形成。

 

為什么要如此苛刻?同學們不解。“對桌子上的物品放置秩序作出規定,本身沒有意義,但這樣可以培養法官的規范意識,只有平時講規矩才能遇事講法律,做到依法辦案,秉公執法。”邊劍揚告訴大家,公正一詞最初就是規范、整齊之意,后來延用為司法公正,這也是法院文化一部分。

 

何以正人?《論語》中季康問政于孔子之典故有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公與正形影隨,意相連,公是心之思,正是行之果。邊劍陽還從墻上的一句古語名言中做了進一步深入解釋。

 

陽山人民法庭是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命名的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法庭文化建設示范單位,也是全市六個文明窗口示范點之一,透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更多的司法文明窗口。

 

《小窗口大服務》人民法院報以整版篇幅報道無錫中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新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經驗做法吸引了全省多家法院來學習;錫山區法院周錫培法官成為“無上訴法官”,無錫中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實現了“零判決”……

 

一字一句求嚴謹

 

嚴謹為司法之本,作風之實來自謹言、慎思和嚴出。一年來,全市法院這方面做了兩件事:庭審評查、裁判文書評查,簡稱“兩評查”。

 

據介紹,截至1015日,全市兩級法院共評查庭審1732件,占納入評查范圍庭審總數8.45%;共評查裁判文書9619件,占納入評查范圍裁判文書總數8.92%

 

《“兩評查”帶來三級跳》,這是1115日江蘇法制報頭版頭條的一篇長篇報道,三項創新成為三個亮點引起了全省法院同行的關注。

 

亮點之一:節點式評查,細查法官的每一句話。

 

94日,市中院行政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了宜興市嘉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訴宜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確認上訴一案,在全院范圍內率先開展庭審觀摩活動。

 

“對爭議焦點歸納再回放一下,對法官的提問打印成書面稿發給評查人員”……

 

庭審結束后,組織評查的審管辦人員從庭前準備、庭審程序、庭審能力、庭審形象等四大方面18項內容,對庭審案件進行節點設置,在播放庭審錄像后,請評委分段式打分,在不同審判程序、重點環節暫停,實時定格討論點評,直接指出庭審中不規范之處并予以扣分。

 

亮點之二:抽絲剝繭式評查,嚴摳裁判文書中的每一個字。

 

市中院《案件質評工作通報》2012年第10期公布了三個細節:

 

裁定書首部各訴訟參加人的“居民身份證號碼”與具體號碼之間有的加冒號,有的未加冒號,表述不統一。根據規定,扣1分。

 

“昆明市五合區人民法院”中的“五合區”應為“五華區”。根據規定,扣1分。

 

“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項”應為“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根據規定,扣1分。

 

從日常評查到專項評查再到重點評查,采取由外到里,由淺至深的抽絲剝繭式評查,嚴格評查標準,不放過一絲差錯。

 

全年,全市累計初評建議優秀文書982件,嚴重差錯文書2件,較大差錯文書24件。

 

亮點之三: 專家下沉式評查,打磨每一個庭審環節。

 

市中院在評查主體上確立為“一把手”工程,院長親自參與庭審觀摩及分析講評工作。

 

“對于這類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你應該追問關鍵性的問題,而不是在非關鍵問題上游離……”時永才院長在觀摩旁聽了紹興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江陰市某塑業有限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后,對主審法官提出了要求。

 

此外,時永才還從庭審程序、庭審思路、庭審駕馭、法官形象等方面,向辦案法官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全市九個基層法院的“一把手”每周至少親自評查一個案件。

 

南長區法院、北塘區法院等還制定二次出錯警示制度,也就是對于第二次出現錯誤的人員,由院領導找其本人談話警示。

 

一言一行重形象

 

10月,“無錫好人”榜在文明網上揭曉,北塘區民一庭副庭長高鑫榜上有名。家住歐風街一位8旬老人為此放起了鞭炮。

 

原來這位老人因為房產糾紛與子女打起官司,通過高鑫法官的調解,一家和好如初,老人感激之下想請高鑫吃頓飯被拒絕了,送過去一條香煙被退了回來。放鞭炮成為老人最終表達謝意和敬意的一種方式。

 

“辦一個公正案,當事人得到的是公正,法官和法院收獲的是公信,我們要通過一言一行給群眾心中留好印象,培養和樹立司法的公信力。”北塘區法院院長袁挺要求法官人人成為群眾心中的“無錫好人”。

 

讓群眾來監督和評判法官,全市法院開門納諫既傳統又融入了現代元素。

 

“請對我院法官的對外形象及時提出監督和批評意見,我們會及時查處并回饋相關情況。”這是新區法院紀檢監察室專職人員在網上的留言。這是一個特殊的QQ群,除了法院全體領導外,還有11位行風監督員。

 

據介紹,新區法院積極搭建人民群眾監督法院政風行風平臺,邀請了來自新區部委辦局、各街道、鄉鎮司法所、社區、企業的11位行風評議員,深入推進行風監督評議工作。

 

除了QQ群,還有兩種監督模式。一是訪。不定期上門走訪,“一對一”了解情況,傾聽來自一線群眾的意見;邀請他們旁聽案件開庭審理以及對法院工作進行明察暗訪,對審判人員的庭審規范、司法作風進行監督。二是評。組織座談會、寄發征求意見函等方式,集中征求行風評議員對法院階段性工作的評價。

 

據市中院紀檢監察室介紹,這三種監督模式全市兩級法院基本上都在采用,并且已開通政務微博,進一步深入聽取各方的監督意見。同時,不僅注重監督,還著力培養,做到外化于行,內化于心。

 

610日,南長區法院舉辦“學禮儀、明規范”專題講座,江南大學的老師邊講邊與大家互動,場面十分活躍。

 

《關于司法禮儀的實施意見》在江陰法院出臺,該意見從立案、審判、執行、安全保障、廉潔司法等方面嚴格明確干警職業形象、著裝儀表、庭審禮儀以及公共場所行為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促使干警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著力塑造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7月,一位退休公務員利用一天時間暗訪了全市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十余個單位。中午臨近上班時,她來到錫山區法院,認真察看了立案窗口工作人員的時間和著裝,以及與當事人的交流,最終把這些情況寫成書材料投給了報社。

 

“錫山區法院給我留下了最好印象……”這位退休公務員對法院作出了這樣評價。這是江南晚報道的一則消息所載。

 

一案一事上心頭

 

下沉司法資源,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大走訪”成為改變司法作風的一項重要舉措。隨之,民生節點上司法尋聲律動。

 

給特困刑事被害人送上關愛。今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無錫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條例》,并認為這是無錫法院以司法推動立法的成功實踐。今年,該項工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完善。200910月以來,共有122名刑事被害人得到救助,發放救助金合計484.27萬元。由此,全市法院執行積案和涉訴信訪大幅減少,特別是一審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實現了“零判決”。

 

給了“落跑”企業員工一顆定心丸。由于老板的出逃使得企業債權債務情況不明,為避免員工勞動報酬權益受損,錫山區法院向政府建議設立‘關愛員工基金’,解決企業破產后員工工資問題。”這一建議得到錫山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區委主要領導批示擴大法院救助基金的“盤子”,通過司法救助的體系,及時保障欠薪企業員工的權益。目前,相關工作也在推進當中。

 

給家庭暴力打出組拳。今年,崇安區法院成立“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專家委員會”,使“家暴認定難”有了突破性進展,并在預防和懲罰上有了新方法。20088月,崇安法院發出全國首份人身保護裁定。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該院的探索和嘗試無疑為我國司法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開了先河。幾年來,共審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68件,發出人身保護裁定13份,制止暴力行為40余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來審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下降了25%,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十分鐘訴訟服務圈”給群眾提供方便。崇安區法院在轄區六個街道掛牌成立了訴訟服務工作站,每個站點到最遠的居民家不超過10分鐘徒步行程。今年以來,訴訟服務工作站共受理各類案件142件,成功調解案件73件,為當事人進行法律服務咨詢200余次,被群眾稱為“家門口的法院”。

 

民間資金進入執行救助。為了化解一些執行“死案”,江陰市法院聯合工商聯、總工會和青年商業聯合會,會同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民營企業,成立“江陰市暨陽司法救助協會”,首批募集資金65萬元,解決了10余起執行案件困難當事人的急難。這是全國首個由民間資金進入司法救助的成功做法。

 

“共享陽光”司法助殘送溫暖。南長區法院建立“司法助殘工作站”,不斷建立健全司法助殘和殘疾人維權工作長效機制,逐步形成了“兩個平臺承載、五支隊伍協同、八項機制運行”的司法助殘模式,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成績。

 

“夕陽紅司法工程”關愛老人。北塘區法院在全國率先成立保護老年人權益合議庭,并實施了救助熱線電話、老年工作室、老年人維權十項提示等“夕陽紅司法工程”系列活動,將“孝文化”打造成為轄區社會新風尚,為應對未來“深度老齡化”社會提供司法助力。通過法律與道德的雙重作用,建立起老年人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