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今年已經是自己工作的第三個年頭了,我與清江浦法院這個大家庭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誠然,比起其他辛勤耕耘崗位多年的前輩,這樣的工作履歷仍只能算是新人,但于我而言已然足夠完成從在校生到成年人的身份轉變。回想起來,自己選擇進入法院系統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畢竟此前一直都是學習法律相關專業,期間也在法院實習過,因而彼時的我并未對將來走向這一職業抱有質疑,最后也確實很幸運地來到清江浦法院“安營扎寨”,成為一名新淮安人。

從此,這座城市多了一個早出晚歸的身影。大運河畔到柳樹灣邊的這段路程,已記不清走了多少遍,但不論中間走街串巷、人來人往,目的地始終是一致的。每每駛入健康西路,遠遠看見盡頭的兩座辦公樓,節奏不自覺就加快,腦海中也在不停梳理今天的待辦事項,提前進入蓄勢待發的工作狀態。法院很忙,我在入職之前就有所耳聞,可以說此后的體驗更強化了這一印象——接待當事人、參與庭審、草擬裁判文書、送達……,每項工作背后都涉及諸多細節,稍不注意就可能對當事人心中的司法公正造成負面影響。直至現在,自己處理工作都盡可能小心翼翼,但坦誠而言也只能減少出現失誤的幾率,偶爾還是能發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帶著一點歉意迅速處理、化解。當然大多數時候,自己還是一心努力做好手頭的事情,爭取讓人民群眾對法院有更好的印象。

法院生活繁忙是真,卻也很充實。入職以來,自己先后在少年家事庭、執行局、民一庭工作過,不同的部門各有鮮明風格,也反映出司法審判的豐富多樣性。家長里短人間真實、疑難案件分析解剖、斗智斗勇執行財產……作為社會糾紛的最終處理途徑,司法訴訟將當事人間的激烈矛盾直接呈現,也對法院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社會經驗及溝通技巧提出了較高要求。幸而每當自己面對當事人的提問無法答疑解惑,或者看著新的工作內容手足無措時,身邊一群能力過硬、經驗豐富的領導及同事,都會熱情而誠懇地分享方法、心得。慢慢地,我對法院的整體運作形成了自己的理解,特別是眼見社會主義法治愿景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具象化,對法院的歸屬感總會無形中加強一些。

審判實踐中與不同類型當事人的接觸,也是我增長社會閱歷、感受百姓生活的第一現場。與親友們的想象不同,我在接觸群眾時總習慣把姿態放得低一些,因為自己本就是農村出身,知道底層的辛苦,也更愿意體諒普通人的不易。在基層法院工作的這幾年里,我跟隨法官遇見過較真乃至多謀的當事人,在經濟、人身利益前未免顯得缺失溫度,但除此之外,大多數人都還是老老實實生活的樣子,總讓我想起老家的父母和鄉鄰。如果是親友到法院參加訴訟,我希望他們得到什么樣的對待呢?想來司法自有其威嚴在,并不意味著工作人員也應該高高在上,平等對待、有禮有節,就足夠讓他們豎起大拇指吧。抱著與民眾放心交往的樸素想法,我的足跡也從法庭、談話室延伸至街道、鄉間,從隆冬寒日走向春暖花開,期間與太多的人產生交集,也反過來再次讓自己真切感受到了“人民”二字排在法院之前的力量感。

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越發覺得自己懂得還是太少,或者說仍缺乏更全面的素質,這一度給我帶來困擾。但轉念一想,習總書記說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如果把這句話放在我這個小小個體目前的工作中,大約可以視作激勵自己仍要堅定當初毫不猶豫選擇法院的決心。事實上,不論中間辛苦如何,我與法院的感情的確與日俱增,并且仍然有足夠強勁的動力支撐自己在追求法治理想的道路上繼續行進。至于欠缺之處,不懂就問、不會就學,熟能生巧,放之四海而皆準。或許現在的自己仍然可以稱為新手,但我真心希望憑借自身努力,盡快成為經得起國家和人民考驗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