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交通事故案件呈現上升態勢,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一是當事人交通意識差,不遵守交通規則;二是車輛成為代步的“標配”,眾多新手上路,駕駛技術不過關;三是超速駕駛、疲勞駕駛,開賭氣車;四是電瓶車駕駛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現象頻發,等等。今年1-8月,我院新收交通事故案件1379件,同比上升3.76%。結案1187件,同比上升5.98%。大量交通事故的發生,給無數家庭帶來了災難,給社會安寧也帶來了諸多不穩定因素。

  【案例1】電瓶三輪車超車撞人 無力賠償而走上不歸路

  基本案情:2012年5月的一天,65歲的張某駕駛無號牌電動三輪車在227省道由北往南行駛時,為了超越前方沈某(女,72歲)騎的人力三輪車,加速行駛,不慎撞擊了沈某的三輪車,致沈某受傷。事故發生后,常熟市公安局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為張某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飲酒后駕駛無號牌且制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電動三輪車上道路行駛,在超越同向行駛的車輛時,未能保持必要的安全橫向距離,造成事故,因此張某應負該事故的全部責任。

  沈某受傷后被送至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治療,被診斷為腦干傷、雙側額顳硬膜下血腫、雙側額葉腦挫裂傷等,住院184天,花費醫療費19萬元。經鑒定,沈某因車禍致顱腦損傷遺留四肢癱瘓構成一級傷殘。

  治療期間,張某支付了9萬元給沈某。

  2013年8月12日,張某因感覺到無力賠償沈某,也不愿拖累家人,選擇上吊自殺。

  后沈某因與張某家屬對于賠償問題無法達成一致,遂起訴來院。

  經法院審理判決:張某妻子及兩個子女在繼承張某遺產實際價值范圍內對沈某的實際損失及各項賠償共計57萬元承擔清償責任。

  典型意義:張某駕駛的電瓶三輪車,從最高時速、空車質量及外形尺寸上都符合機動車的特性,但這種“機動車”卻無法投保交強險,故如果發生事故需要賠償,那所有費用將由車輛駕駛員負擔。案件中,張某在發生事故后賠償了對方9萬元,因感覺無力再繼續賠償,故而選擇自殺,這無疑是個悲劇。但對于事故的另一方沈某,因事故造成了傷殘,光醫藥費就花了19萬元,還有后續治療及護理都需要足額醫藥費的投入。張某自殺,根據法律規定剩余的賠償款只能由張某遺產的繼承人在繼承遺產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這起案例警示人們,千萬不要貪圖一時便宜而購買使用此類電瓶三輪車,否則一旦造成事故,后果無法預料。

  【案例2】機動車道內逆向行駛 電瓶車主承擔主要責任

  基本案情:2014年7月23日上午7:30,宋某(女,30歲)騎電瓶車在辛莊鎮新陽大道北側機動車道內由西向東逆向行駛至繁榮路口右轉彎時,與在同道路南側非機動車道內同向行駛的楊某駕駛的電動三輪車相撞,導致宋某受傷。經診斷,宋某為頭部外傷,右彌漫性軸索傷,左側額顳部硬膜外伴硬膜下血腫,右側顳骨骨折,腦腫脹等等,共住院兩個多月,花去醫療費20余萬元。

  經交警部門調查,宋某駕駛電動車逆向行至設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右轉彎時未讓直行車輛優先通行,是造成該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應負事故主要責任。楊某駕駛無號牌電動三輪車行至設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時,車速較快,對路口內車輛通行情況缺少觀察,應負事故的次要責任。

  后事故雙方就賠償事宜未達成一致意見訴訟來院,法院在審理過程中進一步查明:楊某駕駛的電動三輪車經檢測,轉向操作系統正常,前后輪制動能力正常,該車不具有機動車特征。宋某事故時未戴安全頭盔,其所駕駛的電動車經檢測,轉向操作系統正常,后輪制動能力正常,前輪制動能力差,不能有效抱死。

  該案經法院審理后判決:法院酌情確定楊某對宋某醫療費損失按18%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其余損失由宋某自負。故按此比例判決楊某賠償宋某醫療費3萬余元。

  典型意義:案件中,宋某不戴頭盔,駕駛非機動車在機動車道內逆向行駛,這些都是造成事故損害的主要原因。而楊某雖然駕駛非機動車在非機動道內行駛,但在通過路口時,沒有謹慎觀察周圍情況,車速較快,也是造成事故的一個原因。雙方應為自己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官在此提醒所有的非機動車駕駛員,駕駛非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應當遵守有關交通安全的規定。非機動車應當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應當靠車行道的右側行駛。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十五公里。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古語有云“家和萬事興”,說明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一旦婚姻破裂,有的惡語相加,有的大打出手,有的甚至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而引發婚姻家庭糾紛的原因也呈現多樣化,除了傳統的性格不合、家庭暴力導致婚姻破裂外,家庭瑣事在80后、90后年輕夫妻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今年以來,我院新收離婚案件886件,占普通民事案件的14.29%,同比上升4.48%。結案770件,同比上升4.34%。

  【案例3】訂婚后解除婚約 彩禮要不要還?

  基本案情:常熟小伙成某與安徽姑娘李某2014年8月經媒人介紹相識,后確立戀愛關系,并于2014年11月8日舉辦定親儀式。定親時男方給了女方如下彩禮:白金項鏈一條、白金鉆戒一枚、黃金手鏈一條、帶鉆耳釘一對、衣服一套、手提包一個、禮金60000元及一擔盤(煙酒、豬腿、魚、糕、糖等物品)。同年11月16日,成某還購買一個蘋果iphone6手機給李某。因為年齡尚小,雙方此后并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后來,兩個年輕人因瑣事致感情不和,決定不結婚了,并就返還彩禮事宜產生矛盾。2015年4月份,李某向成某返還了全部金器首飾,以及衣服與手提包。因其余彩禮的返還問題,雙方意見不一,協商未果,成某將李某訴至法院,要求返還全部彩禮。

  女方李某認為:蘋果手機是戀愛期間男方贈送的,不是訂婚的彩禮,而且婚是男方要求退的,女方有權不還禮金。

  后此案經常熟法院審理后判決:手機歸女方李某,李某返還成某彩禮款人民幣60000元。

  典型意義:婚約是男女雙方以將來結婚為目的所作的事先約定,訂婚本身不產生確立夫妻關系的效力。訂婚后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的,給付的彩禮應予返還。關于成某買給李某的手機,因系定親之后交付,且發生在雙方戀愛期間,雙方贈送禮物表達情意符合人之常情,其作為表達情意的物質與定親當日的彩禮不同,不宜認定為彩禮,應視為一般贈與,該贈與行為在交付時已經完成,成某主張返還,缺乏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案例4】“兩頭蹲”導致矛盾激化 小夫妻無奈離婚

  基本案情:2008年,家住梅李的龔某(女,24歲)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海虞鎮的殷某(男,25歲),后兩人互有好感,建立戀愛關系。2009年10月雙方登記結婚的,結婚時約定為“兩頭蹲”,2010年7月生育一女,孩子隨女方姓。

  婚前及婚后一段時間,夫妻二人的感情還可以,隨著孩子的出生,兩人及兩個家庭之間逐漸產生矛盾,直至2015年6月,雙方鬧得不可開交,龔某直接訴至法庭,要求離婚。

  庭審中,龔某說殷某曾經在一次吵架中提到離婚,肯定是存了要離婚的心思,而且殷某一直不信任龔某,經常懷疑龔某有婚外情,孩子的費用也都是龔某家負擔的。殷某也當庭表示愿意離婚,他認為雙方雖然是“兩頭蹲”,但龔某一直住在自己家,去殷某家住的日子幾年來也屈指可數,而且龔某有什么事情只與自己父母商量,他們定好了計劃再來告訴殷某,根本不把殷某當一家人。

  雙方在庭審中除了回答法官的問題,說的最多的就是“孩子跟我姓,你們家就不管”及“你們根本不把我當一家人。”

  因為雙方都同意離婚,且明確表示感情破裂無和好可能,最終在法庭的支持下調解離婚,孩子跟母親,父親付撫養費。

  典型意義:“兩頭蹲”介于“出嫁”和“入贅”之間,是獨二代進入婚戀年齡產生的“獨特”事物,越來越多的常熟家庭選擇這種婚嫁習俗。這種習俗的本意是為方便照顧孩子和老人“兩家并一家”,但是據調查,常熟的離婚率逐年上升,年均離婚數占到結婚數的三分之一,而最近一年,常熟全市約60%的離婚原因為“兩頭蹲”導致的孩子姓氏問題、雙方父母的矛盾等。現代的年輕人大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從小當寶貝養大,孩子步入婚姻殿堂后,父母仍不放心,凡事過問、參與其中,而很多年輕人處于對父母的依賴,凡事缺乏主張,從而導致婚姻的悲劇。

  資本生來應有天然的“逐利”性質, 在此驅動之下,民間資本較為集中的流向了投資、經營和房地產、股票等高利行業。我們在審判實踐中發現,在民間借貸中群眾的風險意識與法制觀念欠缺,不能清醒認識到民間借貸的潛在風險,有的甚至參與高息借貸和非法金融活動,導致近年來民間借貸糾紛的標的額不斷被“刷新”。今年1-8月,我院受理民間借貸糾紛962件,同比上升7.49%。結案836件,同比上升6.09%。

  【案例5】出借畢生積蓄賺利息 對方無力償還本金都難收回

  基本案情:張某夫婦是做生意的,因資金周轉問題,經朋友介紹輾轉認識了手頭有些余錢的老王,并向老王借款。雙方商談借款事宜時,張某夫婦承諾高息,并向老王出示了自己的房產、公司等,以取得老王信任。老王心想這些錢,放在銀行利息很低,投資也不知道投哪個行業好,還不如借給他們,掙點利息。于是雙方達成協議。

  2013年7月1日,老王與張某夫婦簽訂《抵押借款合同書》一份,約定:“借款金額為45萬元,借款期限為12個月,借款利息:一年月利率為1.25%,一年利息總計67500元。”同時還約定了預期利息、還款方式、借款人遲延違約責任等。為了確保借款的全面履行,張某夫婦還用其名下的一套房產權利抵押給老王,作為履行合同的擔保。

  合同簽訂后,老王按約將45萬元匯至張某帳戶,張偉出具了45萬元的借款借據及資金接收證明。當天,雙方還對上述抵押房屋辦理了抵押登記手續,老王取得了房屋他項權證。之后,張某夫婦僅支付了第一期利息,之后就再沒付過款。老王催討無果,無奈之下只能將張某夫婦訴至法院。

  經常熟市人民法院審理后,判令張某夫婦歸還老王借款45萬元并支付約定利息及逾期利息,且老王有權以折價或者拍賣、變賣抵押房屋所得價款優先受償上述款項。

  典型意義:民間借貸是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只要雙方當事人意見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案件中,老王與張某夫婦之間的借貸關系合法成立,張某夫婦在歸還第一期利息后就不再歸還,明顯違約,老王有權追討。經法院判決后,張某夫婦應當歸還本金及剩余利息,且老王也有權對抵押房產以折價或者拍賣、變賣所得價款優先受償,但是房屋的價值幾何?能否順利拍賣、變賣?能拍得多少價款?都是問題。所以老王雖然贏了官司,但能否順利拿到錢還是未知數。

  【案例6】礙于情面隨意擔保借款  法院判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基本案情:高某與夏某均是做生意的同鄉人,兩人一直有來往,算是朋友。2014年8月,夏某以資金周轉為由向高某借款。后高某將5萬元人民幣帶至夏某的辦公室,夏某出具借條,同時夏某叫來自己廠里的職工林某作為擔保人,林某在借條上簽字捺印。

  本來說好借款半個月的,到期后,高某催討,林某一直未歸還。當年11月,高某將夏某及擔保人林某一起訴至法院,要求兩人歸還借款。

  法院立案后,兩個被告人經法院合法傳喚,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法院缺席審理中,高某出具了借條等證據。后法院依據證據、當事人陳述及庭審筆錄進行了缺席宣判,判決夏某十日內償還借款5萬元,林某對高某的這筆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典型意義:合法的借貸關系應予以保護。夏某向高某借款5萬元,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林某以擔保人名義簽字,自愿對于夏某的債務承擔擔保責任,而且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就是按連帶責任承擔保證責任,所有夏某的這筆債務,林某有責任連帶償還。

  今年1-8月,我院受理相鄰關系糾紛13件,同比上升44.44%。相鄰權是一種建立在所有權基礎上的他物權,相鄰各方在行使權力時要受一定的限制,即不得妨礙相鄰方的權利。而此類案件最大的特點是就是“案件易結,糾紛難解”,有的當事人甚至不計訴訟成本,“不蒸饅頭爭口氣”,訴訟雙方對抗性極強,法院處理案件的難度非常大。

  【案例7】樓上漏水樓下愁 鄰居倆對簿公堂

  基本案情:俞某與鄭某住在常熟某小區的同一棟樓的二樓和三樓,系上下樓層的鄰居關系,常熟有句老話:“金鄉鄰,銀親眷”,兩家卻因為一件事情而對簿公堂。

  2014年1月的一天上午,俞某外出回家發現家里變成了“水漫金山”,客廳、臥室、廚房地面全是積水。俞某推測是樓上漏水,滲到了他家,于是立即報警并找來樓上的住戶鄭某。鄭某回家發現是自己家廚房的水管損壞導致的漏水,立即關閉了總水閥并幫助俞某清理積水。

  事后對于滲水對俞某造成的損失,派出所出警人員的意見是至居委會協商,但雙方并未能協商一致。故2014年8月,俞某起訴要求鄭某賠償因漏水造成的各項損失,包括受損的家電家具、房屋內全部吊頂、墻面、木地板等及因施工俞某一家租房的費用等等。

  庭審中,法官要求俞某出示當初購買家電家具及裝修費用的發票,俞某表示時間久遠發票已經找不到了。而鄭某也表示俞某當庭出示的照片,無法證明就是因這次漏水事件造成的損失情形。鑒于此,法官提出可以就俞某的損失情況進行鑒定。

  最終,雙方考慮到鑒定費用高,在協商的情況下,達成了一致意見,鄭某賠償了俞某相應的損失金額。

  典型意義:《物權法》規定: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本案中,鄭某家水管損壞漏水對俞某造成了損失,鄭某應當進行賠償。法官在調研常熟法院多年來審理的相鄰糾紛案件中發現,相鄰關系糾紛主要涉及房屋漏水、采光、噪音等,其中房屋漏水產生的糾紛占很大一部分比例,除了房屋本身的質量問題,樓上住戶裝修、用水不當,是造成漏水的一大原因。故法官提醒廣大居民,業主在裝修和入住期間發生類似糾紛,最好能及時溝通解決,把漏水的地方修好,畢竟鄰居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實在行不通,可以依靠司法途徑解決。

  【案例8】裝修切不可“野蠻”施工 造成損失應當賠償

  基本案情:楊某與顧某住常熟某小區同一棟樓,顧某住1樓,楊某的房子位于3樓。2014年8月,楊某開始對3樓的房子進行裝修。同年9月,顧某發現自己家四周墻體出現裂縫,墻頂多處涂層開裂,出現大片污漬。經與協商溝通無效后,顧某將楊某訴至法院,要求賠償損失。

  庭審中,顧某認為自己住了三年了,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楊某一裝修,其房屋墻體、墻頂就出現了開裂,而且由于楊某裝修過程中將房間和陽臺之間的橫梁拆除,改變了房屋原有結構和原狀,對整棟房屋造成安全隱患,故要求楊某不再拆除橫梁,將已經拆除的恢復原狀,并賠償其損失。

  作為被告的楊某認為,顧某所說的墻體裂縫、出現污漬等等并不能證明是因其裝修引起的,也許是顧某之前裝修的后遺癥。而自己裝修的行為是否對房屋安全造成隱患也需要專業部門的鑒定,光憑照片不足以證明。

  因雙方各執一詞,且均無實質性證據證明各自的說法,故在法官的主持調解下,雙方自愿達成協議:楊某賠償顧某各項損失4500元。

  典型意義:房屋權利人對自己房屋內的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房屋所有權人有權對其房屋內的專有部分進行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但其行使權力時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更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本案中,顧某、楊某是不動產的相鄰關系人,楊某在裝修自己房屋時應該在不損害相鄰關系人權益的前提下進行,以方便鄰里、團結互助為原則安全進行。楊某裝修時,顧某家的墻面出現裂縫、污漬等,楊某無證據證明不是因其裝修引起的,故應當對因其裝修給顧某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日益增多。今年1-8月,我院受理房屋租賃糾紛301件,同比上升32.60%。結案272件,同比上升64.85%。此類糾紛涉及租金的繳納、房屋裝修、租賃房屋周邊的商業啟動等諸多問題,如處理不好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從司法實踐看,房屋租賃合同約定不明確、合同雙方缺乏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是導致糾紛產生一個重要原因。

  【案例9】中途退出經營 簽署合同應付租金

  基本案情:2011年,80后女孩小汪勵志自主創業,跟兩個朋友合計后決定三人合開甜品店。一番市場考察和業務培訓后,小汪通過中介,租了常熟方塔街的一處店面,當時與房東簽訂協議,年租金10萬元。

  2012年,小汪按約準時付了房租金,但是2013、2014年的租金,小汪一直拖欠不付。2015年,經多次催討后,房東李女士將小汪訴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小汪付清兩年的租金共計20萬元。

  庭審中,面對房東的訴請,小汪開始覺得不可理解。原來當初小汪與兩個朋友是合伙開的店鋪,但是后來因為矛盾,一年未滿,小汪就退出了甜品店的經營。而且據小汪說,甜品店一直處于虧損經營狀態,自己直至退出也未拿到一分錢的回報。

  房東李女士也坦言,自己兩年中多次去甜品店,均未發現小汪的身影,可見實際經營者并非小汪,但是當初與自己簽協議的人是小汪,自己只能跟小汪要房租。

  面對這種情況,法官組織雙方進行調解。小汪稱欠租金20萬元是事實,但自己目前無力償還,需要向兩年間的實際經營者討要后再付給李女士。李女士表示同意小汪的提議,但是要有期限。

  最終,經過調解、協商,雙方就租金的償還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

  典型意義:根據合同相對性理念,合同直接約束締約雙方。本案中房屋租賃合同是小汪與李女士簽訂的,故即使小汪退出經營,李女士也只能向小汪收取租金。在此提醒大家,如果經營中退出,一定要辦妥退出手續,并由新的經營者與房東重新簽訂租賃合同。

  【案例10】口頭約定無法查證 付款必須以合同為準

  基本案情:2010年年底,胡某將自己所有的一間商鋪租給孔某做生意,雙方簽訂租賃合同,約定租賃期限為三年,年租金38000元,租賃期間商鋪內的水電費等由承租人繳納。

  第一年,承租人孔某按時繳納租金38000元,后兩年每年只付了35000元。2013年年底,三年租約期滿,雙方合同終止,但是孔某一直不愿意搬出來,且拖欠租金6000元不付。2014年2月份,胡某將孔某訴至法院,要求孔某付清租金并立即搬出租賃房屋。

  審理中,孔某向法官訴說緣由,他說后兩年的租金是因為其生意不好,胡某同意只收35000元,雙方有口頭協議。至于自己一直不搬,是因為在租約到期前,胡某就要賣掉房子,并答應了會給予其一定的補償。但是租約到期后,胡某沒有談到補償的事情,就直接起訴要求搬走,付房租。孔某強調,他不僅僅不會付6000元的租金,而且要求胡某賠償自己店鋪裝修等的損失30000元。

  因雙方意見不一,致調解無果。

  法院認為,胡某的要求有租賃合同,每年的租金收條等證據,而孔某對自己的抗辯理由拿不出任何證據,也沒有提起反訴。最后,法院判決孔某十日內搬出租賃房屋,返還胡某,并付清拖欠房租6000元。

  典型意義:雙方之間的房屋租賃合同時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依法予以支持,孔某應當依約向胡某承擔付款、騰房之義務。孔某在法庭抗辯的每年的租金38000元已經全部付清和原告自愿放棄6000元租金(后二年,每年3000元)的主張,胡某不認可,對此孔某負有舉證的義務,孔某未能提供證據來證明,故孔某的抗辯意見缺乏依據,法院不能支持。如果合同雙方對合同條款和約定有更改,不論是書面更改還是口頭更改,一定要有證據證明,否則在雙方產生糾紛時,對方不認可,自己拿不出證據佐證,將很難得到法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