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沭陽法院以社會管理創新為切入點,采取“三針群眾工作法”,有效預防和化解了大量農村社會矛盾糾紛,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會和法律效果,實現了連續七年農民赴京上訪“零登記”。

 

防患未然,打好“預防針”

 

今年510日,沭陽縣電視臺播出一篇系列新聞:《小小駐村工作站,做出和諧大文章》,講的是沭陽法院華沖法庭駐村工作站與駐村律師聯手化解一起聯鎖家庭矛盾糾紛的事。     

 

華沖鎮官溝村陳某與妻子張某前幾年辦了一個木材加工廠,通過夫妻二人多年打拼,家底漸漸殷實起來。不料,陳某有了錢后就鬧起離婚來,陳某的父母罵兒子不孝,說兒子不養老,張某娘家的人也紛紛向陳家抽出木材廠的股份,他欠你錢,你欠他賬,又是離婚,又是贍養,還有債務,真是剪不斷理還亂,當地調解組織多次調解不成。華沖法庭駐村法官黃海軍得知此事后,與當地律師聯動化解,最終使陳某夫妻重歸于好,“家庭大戰”也恢復了往日得安寧。這檔節目播出后,先后被市、省和中央電視臺轉播,在當地反響很大。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沭陽農村木材加工廠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因辦廠引起的此類家庭矛盾“并發癥”也越來越多。為此,沭陽法院6個農村人民法庭與司法所聯手,在全縣247個村居村村建立了法官、律師駐村工作站,通過以案說法、巡回普法、上門講法等法制宣傳形式,使80%以上的家庭矛盾糾紛得到了有效預防和遏制,基本實現了大事不出鄉,小事不出村,家事不出莊,被群眾譽為家門口的“百姓法庭”。

 

另外,該院6個農村法庭還根據各庭轄區矛盾糾紛特點,對癥下藥,打好“預防針”。廟頭法庭根據轄區農民植木栽花的習俗,與鎮政府聯手出臺了《關于評比“十大誠信花農”實施辦法》,大力營造誠信氛圍,積極創建全國最美麗鄉村,使鄉鎮面貌煥然一新,花農誠信度不斷升高,民間糾紛顯著下降;胡集法庭與轄區5個鄉鎮建立“萬人訴訟率”考核機制,將每個鄉鎮的民事案件訴訟率與鄉鎮綜治考核掛起鉤來,實行月報季考制,使無訟村居覆蓋率達86%以上;耿圩法庭與地方政府聯合推行“十戶聯調”制度,一戶有糾紛,聯調員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化解,第一時間打下預防針。為了防微杜漸,該院6個法庭還根據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新案件、新問題、新特點等,積極采取司法建議的形式,為地方黨委政府獻計獻策。今年以來,該院人民法庭共發出司法建議217條,其中有6條得到縣委主要領導的重要批示,有112條被鄉鎮采納落實,所有建議都得到相關鄉鎮和部門的積極回應。

 

案結事了,打好“治療針”

 

中醫治病在民間有句俗話叫“偏方氣死名醫”。大意是在一些疑難雜癥面前專家名醫也束手無策,而民間的一些傳統“秘方”卻能藥到病除。同樣道理,農村中出現的一些民事糾紛,僅僅運用法律手段來處理,效果往往難以盡善盡美,而參照一些民風良俗、用群眾認可的辦法調處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民調解員“把脈”。張某是沭陽縣桑墟鎮劉洪村農民。今年814日,張某的父親騎著剛剛買的電動三輪車回家,途中不幸車翻人亡。事后,張某聽妻子說父親出事那天是到桑墟鎮趕集的,于是他就找到桑墟鎮上唯一一家銷售電動三輪車的龐某理論,而龐某矢口否認說“全縣賣我家這種牌子的電動三輪車多哪,你憑啥就賴我家呢?”“我父親那天是到桑墟趕集的,回家騎的就是你家賣的那種電動三輪車,桑墟街上只有你家賣這種牌子三輪車,不是你家是誰家賣的!”張某一氣之下,捧著亡父遺像,披麻戴孝領著妻兒老小在章家門前哭喪,鬧得龐家門市幾天開不了張,生意也不如以往。

 

1123日上午,沭陽縣法院華沖人民法庭開庭審理了此案。原告龐某訴稱:因被告張某哭喪,致使其商業信譽及電動車銷售量下降,要求被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并賠償經濟損失20000元。被告自知理虧,同意向原告賠禮道歉,但卻不同意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在雙方爭執不下時,人民調解員老陳開了腔:“本案被告到原告家哭喪雖然不對,但喪父之悲之痛原告也應該體諒,人死了不可復生,錢沒了可以再賺。都是鄉里鄉親的,我看這樣,原、被告兩家可以續個親戚,按農村風俗‘死者為大’,原告到被告家給已故張老先生磕個頭、燒個紙,被告再去原告家門口放掛鞭炮,爆竹賀平安嗎!”一席話說的雙方都流著淚、點著頭。一起“疑難雜癥”糾紛,就這樣被人民調解員“把脈”化解了。

 

去年以來,沭陽法院與縣司法局聯合制定了《關于成立人民調解員工作室的實施意見》,在本院立案庭及6個人民法庭分別設立了人民調解工作室,聘請16名人民調解員,形成由政府撥款、司法局管理、法院指導的三級負責制,使人民調解工作步入了規范化、專業化、正規化軌道。今年以來,該院人民調解員共調處涉農糾紛68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87.7%

 

“三老”議事問診。沭陽法院制定頒布了《農村人民法庭特邀鄉村群眾代表聽案議事暫行辦法》,規定每個基層法庭推舉轄區每個行政村23名“三老”代表,即黨性觀念強的老黨員、工作經驗多的老干部、社會威望高的老前輩,參加所在鄉村民事案件庭審、旁聽和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今年以來,該院共邀請“三老”代表庭審旁聽216人次,化解矛盾糾紛135件,調處的婚姻家庭糾紛“復發”率為零,服判率達90%以上。

 

協助執行員“下藥”。今年麥收季節的一天深夜,正在駐庭值班和韓山法庭庭長彭金波被一陣敲門聲驚醒,他開門一看,來人是韓山鎮韓西村協助執行員韓立功,韓立功氣喘吁吁地告訴他,在外躲避執行的李大剛回家收麥子。李大剛拖欠申請執行人6000元錢,一直在外地打工躲避,一拖就是幾年。現在回家收麥子,被協助執行員發現,正是執行有利時機。情況緊急,彭庭長帶著兩名執行員和協助執行員一道,將正在家中睡覺的李大剛堵在家中,通過做工作,李大剛同意將家中的2.5畝麥子折價賠償給申請執行人,此案順利執結。

 

近年來,沭陽法院積極構建基層協助執行網絡,廣泛選任熟悉當地情況、具備一定法律知識和群眾工作能力強的人員擔任基層協助執行員,協助法院做宣傳法治、收集舉報執行線索等工作。目前,該院共選任協助執行員2149人,基本實現了一鄉一站、一村一點、點面結合,網絡輻射鄉鎮街道、覆蓋社區村居。今年1-11月,該院執行案件實際執結率高達83.9%,執行和解率達50%以上,執行各項質效指標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防微杜漸,打好“鞏固針”

 

時下,有一種說法是“上訴不如上訪,上訪不如上網”。此種說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群眾對司法訴求的多樣化。“如果訴求渠道不暢通,社會矛盾糾紛就會‘死灰復燃’,引發涉訴信訪甚至群訪”。該院院長周輝經常提醒大家。

 

為切實了解人民群眾的呼聲,沭陽法院積極開展定期回訪制度,凡對調處過的社會矛盾糾紛,法官均在三日內回訪雙方當事人,了解當事人對案件處理的意見。凡當事人反饋不滿意的,再次對案件進行反復解釋說明,并拿出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庭后調解,直至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

 

為了進一步暢通人民群眾的訴求渠道,沭陽法院建立“院長貼吧”。即在“百度貼吧”上專門開設了一個院長接待主題帖,通過網絡傾聽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當事人的舉報和投訴,并提供相關法律咨詢服務。為此,該院專門出臺了《關于加強網絡閱評和網帖辦理工作暫行辦法》,成立了專門辦公室,安排兩名大局觀念強、業務水平高的干警專門負責網民意見收集、處理工作。一旦發現網民發帖,立即填寫《網民發帖辦理單》,擬好處理意見,交院長審批后,在網民發帖3小時內以院長實名予以回復,并將處理意見交辦給相關部門,督促其盡快落實到位,辦理時限最長不得超過5個工作日,因客觀原因暫時不能辦結的,要向網民說明理由并提出下一步措施。“院長貼吧”建立以來,共辦理網民意見316條,為群眾辦理案件、投訴、法律咨詢等事項268項,做到了有貼必回、有問必答、有事必復、有案必處,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法院與群眾的“貼心吧”。

 

涉及執行工作的信訪在全部涉法信訪中是大頭。為此,沭陽法院與與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合作研發的執行信息電子互動平臺在全省率先投入運行。該平臺具有案件管理、短信群發、信息互動、業務提醒等功能。法院可適時通過該平臺向案件當事人的手機號碼發送其案件承辦人、執行工作進展等案件管理信息,當事人可通過該平臺足不出戶地隨時了解其案件全部執行進展情況,法院還可以與當事人及人民群眾在平臺上短信互動,進行執行線索舉報和涉訴信訪投訴等,在法院與當事人及群眾之間搭建起了相互溝通的橋梁,對進一步提高法院執行效率、司法公開透明度和減少涉執信訪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平臺建立以來,共接收信息2000多條,條條有回復、有處理。該院通過打鞏固針,有效的防止了矛盾糾紛的復發反彈情況,維護了轄區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