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江蘇智慧法院建設白皮書》顯示,江蘇已建設了全面覆蓋、移動互聯、跨界融合、深度應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初步建成以“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為主要特征的智慧法院。

自2018年以來,全省法院案件數量持續上升,位于全國前列。2021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2048281件,同比上升16.79%,較2019年增長5.96%,其中新收案件1827946件,居全國法院第四位,案件總量保持高位運行。全省法院法官人均結案數261.3件,較2019年增長3.5件,蘇州、南京、宿遷法院人均超過300件。

如何在法院工作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群眾訴訟、服務審判執行,破解面臨的司法難題?江蘇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設破題。省法院審判專職委員會委員李玉柱介紹,2018年以來,江蘇法院以法院信息化建設為牽引,全面建設智慧法院,向數字技術要公正、要效率、要公信,釋放審判執行“生產力”,促進法院工作轉型升級,服務保障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力打造“智慧服務”,有效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圍繞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江蘇法院搭建起以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系統、自助訴訟服務終端等線上線下為一體的訴訟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全省法院“廳網線巡”立體化訴訟服務渠道,對內服務法官、對外服務群眾。建成包括“微救助”“微保全”等系統的“江蘇微法院”,打造司法服務“微品牌”,提供方便群眾使用的“微服務”。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數字化、智能化,積極構建線上糾紛預防化解體系,完成自建“微解紛”平臺改造,推動實現糾紛解決的一平臺接收、多元化調處、全鏈條解決。在江蘇政務服務網開通“江蘇法院旗艦店”,入駐長三角“一網通辦”平臺,持續拓展長三角地區法院司法協同范圍。緊盯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積極推進在線訴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法院共開展在線庭審302705場,實現了“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大力推進“智慧審判”,有效促進執法辦案提質增效。加強創新驅動,圍繞制約審判質量效率的突出問題,整合、拓展應用系統和數據資源,為辦案人員提供知識分享、程序指引和實體裁判標準等智能化服務,推動審判執行提質增效。積極回應數字經濟發展需求,深化技術與司法融合應用,推動構建數字時代新型審判模式。持續深化全流程網上辦案,緊緊抓住智慧法院建設的“牛鼻子”工程,全面推進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及深度應用,形成“基層法院本地分散掃描+中院自動編目集中校對”工作模式,語音識別、類案推送、文書輔助生成等人工智能技術在審判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無紙化辦案工作取得突破。積極運用司法大數據助力社會治理,建設司法數據中臺,形成各類大數據分析報告,促進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

迭代升級“智慧執行”,有效助力“切實解決執行難”。積極推進“智慧執行”和“854模式”深度融合,建成“N個一鍵”流程機器人智能系統、執行音視頻統一管理系統、“微執行”系統、執行標的物精細化管理系統、被執行人履行能力分析系統等執行信息系統,不斷提升執行智能化水平。積極推行“無紙化”執行,實現執行案件辦理過程中的材料全部電子化,突破以承辦人為核心的辦案模式,將執行業務集約化、模塊化處理,通過協作強化專業分工,加強執行權制約監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告知提醒、修復服務、懲戒失信、褒揚誠信等長效機制,助力推進“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執行年”1+4專項行動。

逐步拓展“智慧管理”,有效保障制約監督智能精準。針對法院管理工作新形勢新任務,運用信息技術打造“數據鐵籠”。研發應用院庭長監督管理、司法大數據智能分析等系統,構建智能化監督體系,實現審判執行全流程網上監管,讓“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落到實處。省法院自主研發全國首個“套路貸”虛假訴訟智能預警系統,實現對疑似“套路貸”違法犯罪人員和案件的自動識別預警,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干警使用智能預警系統502.7萬人次,成功識別出5級高風險放貸人5776人、4級風險放貸人6754人,從175萬余件民間借貸等七類案由一審案件中識別出疑似“套路貸”虛假訴訟案件32962件,為全省法院“套路貸”虛假訴訟專項治理和江蘇非法金融活動專項治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