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江蘇盱眙法院政治部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銀耀天平”法律志愿服務先進集體。這是該院傾力打造“金色天平、紅色黨建”品牌取得的又一成果。近年來,江蘇盱眙法院黨組始終把加強黨建工作作為貫穿法院工作的主線,帶出了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的黨員法官隊伍,使黨建工作更好地指導和服務司法審判。

學習套餐豐富黨員干警“營養”

6月20日晚,是盱眙法院固定周一亮燈學習時間,各部門干警根據院里統一部署,認真學習上級法院通報、通知和政治理論。該院緊緊圍繞建設學習型法院、學習型黨組織目標,建立黨員學習套餐制,豐富黨員干警“營養”,政治部編印統一的學習記錄本,堅持每周一下午下班后,進行1小時“亮燈學習”,常態化參加網上“學習強國”學習,還利用法制講座、審判心得交流會、讀書沙龍等平臺組織黨員干警精讀好書,定期舉辦“道德講堂”,提升黨員干警道德修養。在強化黨風廉政教育基礎上,根據黨員干警學習情況,分別在理論學習、業務培訓、考試競賽、學歷教育、調研成果和其他學習培訓項目中設置一定分值,通過量化累積反映黨員干警學習成果,努力提升黨員隊伍的司法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現黨建與審判工作同頻共振。院機關黨委所屬各支部還開展“參觀一處基地,講解一個故事,寫好一份心得”活動,充分利用轄區紅色資源,豐富“紅色基地憶黨史,不忘初心跟黨走”實境課堂教育內容,不定期組織黨員干警到淮安周恩來紀念館、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鐵山寺新四軍后勤基地舊址、縣烈士陵園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并重溫入黨誓詞,傳承紅色基因,筑牢政治忠誠,提升自身素質。院老干部黨支部運用“行走微黨課”形式,通過參觀縣域改革成就、法庭建設面貌、祭掃烈士陵園等主題黨日活動,堅定理想信念,永葆革命青春。今年來,全院共獲得39項集體、個人榮譽,其中市級以上28項。

爭當司法為民“首席服務員”

“干”爭先,不斷強化便民服務“零距離”,廣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干好干實一件件讓群眾“咧嘴笑”的事。在具體工作中,創新“服務”方法,拓寬“服務”范圍,各部門爭當司法為民“首席服務員”,在完善去年推出的便民利民措施66條基礎上,今年結合實際又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打造司法為民的“民心工程”,增強群眾的獲得感與滿意度。立案庭在全縣所屬鎮街推動“無訟淮安·一碼解紛”工作,去年來,分別與轄區13個鎮街司法所和人民調解委員會簽訂“無訟淮安·一碼解紛”共建協議,明確雙方工作職責,扎實推動“無訟淮安·一碼解紛”工作落地生根,實現便民利民目的;為信訪室增加人員,確保信訪接待不打烊。到6月中旬,院領導先后21次坐班接訪,多方接待來訪群眾258人次,所反映的問題有90%經當場釋法明理,反映人都滿意而歸;針對當事人不知道被告詳細信息,造成不符合立案條件的問題,立案庭主動與轄區公安機關聯系,建立專門渠道,為案件原告調取被告身份信息,保障了原告的訴權;院檔案室還借助“電子閱檔”,今年來為1913人次調閱卷宗,打印法律文書材料19302頁,解決了異地群眾查閱相關卷宗的需求;結合“無訴村居”創建工作,黨員干警集中走訪村居,通過帶案下訪、帶案回訪、以案釋法、舉辦法制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法制宣傳,為綠色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減少涉山、地、塘糾紛;各審判業務庭開展做“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首席服務員”活動,到所分包的企業實地了解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情況,為企業化解法律問題、規避法律風險。針對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困境和存在的實際困難,成立“法官媽媽”志愿服務隊,與河橋小學留守兒童“一對一”結對幫扶,定期進行家訪送上學習用具,并通過PPT,向學生宣傳“環境保護”、“反詐騙”、“掃黃打非——護苗”方面知識,讓小朋友們知法、懂法,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學生。今年“六·一”前夕,該院女法官走進社區,利用視頻連線的方式與多名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云”指導與交流。

樹立標桿向榜樣看齊

該院始終堅持以典型帶動全面,培植黨員干警向上向善的人生根基。以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三亮活動為抓手,充分調動黨員干警的積極性,激勵黨員干警立足本職,以實際行動創一流工作業績,樹一流黨員形象,做到一個支部就是一面旗幟,一名黨員就是一根標桿。充分利用“全國模范法官”姚月梅、“全省優秀法官”周婷等先進典型作為標桿,組織開展“向榜樣看齊”系列活動,在全院營造“優秀優先,先進先用,實干實惠,吃虧吃香”氛圍。近年來,有15名優秀青年干警陸續走上院中層干部崗位,還有兩名進入院領導班子。去年底,對近年來立功以及獲得市級以上榮譽表彰獎勵9名干警進行集中宣傳,激發干警對標對表先進典型、尋找差距、提升自我的熱情,前不久,院黨組又確定13名干警作為先進典型,形成了“頭雁領航、群雁高飛”的隊伍建設良好成效。全院有19名年齡在52歲以上的員額法官,面對現實,他們“不用揚鞭自奮蹄”,不但認真學習鉆研業務知識,做好審判當中的“判斷題”,還注重采取多種形式做好審判的“實踐題”,確保審結的每一件案件不留后遺癥,把愛民為民和為群眾辦實事落實到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