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在現場督促案涉服裝的盤點、裝運.jpg

7月25日下午,如皋某服裝廠內高溫悶熱,南通通州法院民二庭副庭長鄧建華和法官助理早已汗流浹背,但他們毫不在意,而是忙著敦促、協調當事人盤點、裝運2000多件服裝。法官為何不坐在審判席上,卻在服裝廠當起了“點貨員”?事情還得從一起買賣合同糾紛說起。

因大連某制衣公司拖欠南通某紡織公司100余萬元貨款,南通某紡織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處理。被告抗辯原告供應的面料存在交期晚、質量缺陷等嚴重問題,且被告完成加工的價值達80多萬元的成衣已被第三方退貨,現寄存于如皋某服裝廠,要求原告賠償其損失。

鄧建華發現,雙方提交的證據涉及多家面料及加工企業,三年多來往來賬目繁雜冗長,并未進行對賬,多個微信群的聊天記錄多達上萬條,發貨及退貨數量、損失等認定極其復雜。最為關鍵的是,被告將退回的幾千件成衣寄存如皋達兩年之久,不僅產生高昂的保管費,成衣長期積壓必然導致價值折損,這將進一步擴大兩家企業的損失。

經過三次開庭,鄧建華仔細梳理、分析證據,在已草擬好判決書的情況下,再次與雙方曉以利弊,明法釋理,最終使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即被告于2022年7月底給付貨款25萬元,被告寄存在如皋的130箱成衣歸原告處理。

雖然案件可以就此了結,但為了避免原告拉回130箱成衣存在人為阻礙和對清點數量產生爭議,鄧建華于調解當日下午馬不停蹄前往如皋,經過兩個小時的高溫工作,現場督促案涉2000余件成衣順利交付,真正實現案結事了,化解了積壓在當事人心頭的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