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正司法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僅有幾毫米大小的RISC-V處理器芯片,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南京沁恒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重點研發的產品。作為全球首家將自主研發的RISC-V處理器應用于芯片MCU中的公司,眼下沁恒微電子正朝著破解“卡脖子”難題發起新一輪沖鋒——與多家知名高校、企業攜手打造全球RISC-V處理器生態。

沁恒微電子敢于沖鋒的底氣,離不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有力“撐腰”。從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到出臺助企紓困20條措施,從善意文明執行到充分發揮破產審判救治功能,全省法院聚焦中心大局持續深化高質量司法實踐,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司法保護體系,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保障。

最嚴格知產保護,讓企業愿創新敢創新

談及公司曾遭遇的“盜版之痛”,沁恒微電子公司副總經理宋海瑞仍心有余悸,“投了幾千萬元、工程師研發多年的成果,被別人用幾個月就抄襲完了。”

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應用于導航儀、掃碼槍等領域的芯片曾備受客戶歡迎,市場占有率高達80%。但某公司在未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反向破解這款芯片,并委托第三方公司生產,先后銷售仿冒芯片830余萬個,非法經營數額達730余萬元,并直接導致沁恒微電子的市場份額跌了近三成。“更致命的是,不明真相的客戶在使用仿冒芯片出現問題后,找到我們更換芯片,導致沁恒品牌嚴重受損。”宋海瑞說。

南京市雨花臺區法院一審依法對仿冒公司判處罰金400萬元,對該公司的許某、陶某分別判處有期徒刑4年、3年2個月,并處罰金,沒收扣押在案的侵權產品芯片。南京中院二審維持原判。

該案的判決,傳遞了我省法院最嚴格保護集成電路等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價值導向。“要強化全鏈條保護,依法促進科技創新,尤其是原始創新,助力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聚焦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新要求,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國際影響力,努力打造國際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優選地’。”省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道虎說。

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為創新保駕護航,早在2018年,省法院在全國率先實施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2019年,制定《關于實行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導意見》,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連續兩年載入《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去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服務和保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司法報告》,其中也提到江蘇法院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成效顯著。

6月9日,無錫、徐州知識產權法庭揭牌成立。今年以來,全省法院一審審結知識產權案件1.86萬件,發布典型案例10件,2個案件入選2021年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5個案件入選2021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以最嚴厲手段打擊惡意搶注、仿冒搭車、重復侵權等嚴重侵權行為,我省法院在近200件案件中適用懲罰性賠償,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在涉“盼盼”防盜門商標侵權案中,省法院針對以侵權為業、經營規模巨大的侵權行為,確定4倍的懲罰性賠償,判決侵權人賠償1億元。

善意文明執行,

防止“辦了案子、垮了廠子”

手持訂單金額過億元,揚州市某鍋爐行業特種設備生產企業卻因一場糾紛險些陷入經營困境。

2017年,該鍋爐公司租用某船廠1萬多平方米的廠房進行生產,租賃期10年。但才過了兩年,船廠就因生產車間過度改造起訴解除租賃合同,并獲法院支持。去年5月底,船廠向揚州市江都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要求其立即騰空廠房。但此時的鍋爐公司年生產總值約3億元,員工400多人,在手訂單23個,合同金額高達1億多元。公司負責人介紹,這些訂單來自全國各地,大部分是政府集中供暖項目。“如果現在搬出去,不僅公司不能按時交貨,要承擔巨額違約金,還會影響一些地區的群眾過冬。”

既不能讓一紙判決“打白條”,損害申請執行人利益,又不能機械執行,影響鍋爐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江陰法院執行法官劉江龍和同事與雙方當事人分別單獨談話,通過府院聯動協調解決企業在手訂單處理、搬遷時間、搬遷新廠房等核心難題。經過10余輪反復磋商,雙方終于達成和解。6月27日,鍋爐公司騰空了原有廠房并恢復原狀,案件順利執結。

該案的順利執結,正是我省法院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的生動實踐。全省法院最大限度降低司法辦案對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的不利影響,在不損害申請人利益前提下,堅持能活封的不死封,積極運用物聯網技術開展電子查封、保全。近年來,全省法院“活封活扣”財產41.3億元,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良好的信用是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基礎與核心。3月底以來,“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執行年”1+4專項行動在全省有序推進。全省法院將4.2萬余家企業納入治理范圍,以企業信用修復“暖企”行動為牽引,以市場主體出清“助企”行動、善意文明執行“護企”行動、推進政務誠信“惠企”行動、執行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安企”行動為支撐,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推動我省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社會信用總體水平持續提升。目前,全省法院通過促成執行和解、執行轉破產等措施,將其中2萬多家企業退出失信名單,并及時為7680家已履行義務的企業修復信用。

發揮救治功能,

334家困境企業重獲新生

短短7個月內,注冊在南京、連續多年中標境內外重點展會的江蘇某會展公司從“瀕死”走向“新生”。

該會展公司2001年成立,位列省商務廳公布的11家展會資質服務供應商名錄。受疫情影響,公司自2020年起經營陷入困境。公司負責人介紹,當時手里尚有6個未完成的境外展會項目,共計服務60余家客戶,大部分客戶已全額支付展位費,公司也將相關費用支付給境外展會主辦方,但合同一直無法履行,客戶的退款要求也難以實現。去年初,公司資不抵債,債權人向南京破產法庭提出破產申請。

南京破產法庭經測算發現,如果對公司進行破產清算,大部分參展商后續將無法參展,也無法申報財政補貼,債權清償率僅有31.32%。經調查,大部分付款企業仍有繼續參展需求,破產管理人和企業在法院指導下,經反復修改擬定破產和解方案,在表決會議上獲全票通過。

根據企業破產法規定,破產程序有三種形式,分別為清算、重整、和解。事實上,只有破產清算才是宣告企業“死亡”,其余兩種方式致力于挽救企業,實現“向死而生”。我省法院堅持“多重整救治、少破產清算”理念,加強預重整、重整、和解制度運用,近3年幫助334家困境企業重獲新生。

通過發揮破產審判功能,近3年我省法院累計化解不良債權5913.7億元,安置職工12.9萬人,盤活土地房產1.2億平方米。

常州美林江南置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近600畝土地開發權的民營房地產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工,負債近50億元。常州市新北區法院依申請裁定受理美林公司破產清算案后,與當地政府成立項目協調小組,依法推進項目復工復建,在案件受理1年內完成26萬多平方米房屋復工建設及交付,解決了近1000戶購房人生存居住及近200名職工再就業問題。破產清算過程中,由于美林公司尚有可供償債的土地等存量資產,法院裁定美林公司從破產清算轉入重整。重整計劃批準僅半年,債務人經營狀況向好,新開工項目取得預售許可,已清償債權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