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劉大爺于2021年7月在某電動車商行花2750元購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直至2022年12月,其被常熟市交警大隊在某道路攔截沒收此車后,才知道這是一輛電動摩托車,需要有駕駛證,且不能在市區騎行。劉大爺稱當時商家未告知此車不是電動自行車,也未告知相關政策問題,就認為某電動車商行的行為屬于欺騙消費者消費的行為,故訴至常熟市人民法院,要求退還案涉車輛及充電器給某電動車商行,并要求某電動車商行返還購車款。

法院經審理查明,本案中,原告至被告處購買電動自行車,案涉車輛雖系原告自行選中,但作為普通的消費者,難以區分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被告作為經營者,具有專業的知識,理應將該真實信息告知消費者,其所選中的系電動兩輪輕便摩托車,屬于機動車,需要機動車駕駛證和行駛證。機動車無論是整車質量、行駛速度、制動、信號等方面與非機動車均不同,車輛操作難度和危險性較大,且需要學習培訓和考試,取得駕駛證后方可上路行駛。而原告作為消費者,理應在購買商品時對商品的性能等進行綜合的判斷,車輛的合格證和車輛一致性證書上均載明涉案車輛為電動兩輪輕便摩托車。因此,雙方對糾紛引起均有一定責任。因原告向被告購買的車輛不具備駕駛和上路條件,現原告無法使用,經承辦人與雙方當事人耐心釋法析理,最終調解結案,由原告將電動摩托車退還被告,被告退還原告1500元。

【法官說法】近年來,綠色便捷的電動車已成為居民重要的代步工具,但也引發了不少交通事故。市面上銷售的部分電動車實際上卻屬于機動車范疇,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將與駕駛電動自行車產生較大差異。

在此也呼吁廣大消費者在購買、使用電動車時,一定要注意所駕駛電動車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詳細閱讀車輛使用說明書、車輛一致性證書等材料,清楚掌握自己所駕駛電動車的性質。對屬于機動車范疇的,行駛前應取得相應駕駛資質、辦理繳納相應保險,并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注意在道路上安全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