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合作企業因在結算費用的對賬中起爭議訴至邳州法院,議堂人民法庭堅持“調解工作多做幾輪,讓群眾的訴累更少一些,兌現勝訴人權益更及時一些”原則,優化司法供給,發揮“橙意解紛”矛盾調解優勢,強化府院聯動,成功化解兩家企業之間的糾紛,及時兌現了權益。

一致協議未達成  合作伙伴起糾紛

江蘇某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機械科技公司)與徐州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機械制造公司)均是在邳州從事設備制造業為主的企業,2020年,雙方簽訂一份“外協加工合同”,約定機械科技公司委托機械制造公司加工鋼板,截至2020年12月底,雙方合作愉快,交接、結算順利。2021年,因新冠疫情等諸多因素影響,雙方在對賬過程中對加工費結算問題產生分歧,后經協商未達成一致,費用結算問題一直未能解決,機械科技公司遂于2022年8月向議堂人民法庭提起訴訟。昔日合作無間的“伙伴”因此終止合作,并對合同價格的結算產生較大爭議。

兩番調解紓困局  “兄弟”企業消隔閡

收到案件后,議堂人民法庭及時啟動訴前調解機制,吸納非訴解紛力量參與進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協調下,在征求雙方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組成由駐庭人民調解員、法官、綜治辦、工業辦、村委會共同參與的調解小組,分別到兩家企業與負責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兩方訴求和主張,找出爭議焦點問題,背靠背做工作,兩家企業都表示了和解意愿,但是由于雙方履行加工合同過程中的協商過程未形成書面協議,口頭意見不一致,各執一詞,調解陷入僵局。

在了解到雙方意愿后,為了讓兩家企業能夠盡快化解矛盾,議堂法庭決定對案件及時立案,讓雙方放下顧慮,在訴訟階段結合訴爭焦點再展開調解。立案后,承辦法官組織雙方律師和會計、技術人員進行逐月數據核對,清點合作中的原始憑證,盡可能還原出雙方認可的對賬基礎,同時引導雙方在法律框架下,參照行業慣例和日常認知,對雙方的理論損耗、切割損耗、鋼板原材料價格、廢鋼價格等分歧點逐一梳理,初步整理出雙方大體認可的基礎數據,逐步縮小雙方的差距。在不斷的交流中,兩家企業也由原來的對抗情緒逐漸轉變為互相體諒對方在疫情狀態下的難處和自保意識,雙方的心理差距不斷縮小。最終,雙方每個分歧均得到解決,達成了雙方都接受的調解意見,案件最終以調解方式解決。

三方齊力破難題  涉案款項全兌現

調解協議簽訂后,對于如何履行義務雙方再次出現新的分歧。機械科技公司之前申請訴前保全凍結了機械制造公司的銀行存款,現在機械制造公司提出由機械科技公司申請解除凍結,要求從凍結款項中履行義務。但機械科技公司擔心解凍之后對款項失去控制存在履行風險不愿意申請解凍,要求在執行環節進行扣劃。機械制造公司不同意進入執行程序,那樣會產生企業信用問題,影響其生產經營,同時也會產生執行費用,給企業帶來負擔。面對又一次出現的爭議,承辦法官從切實解決糾紛實現案結事了角度出發與雙方繼續耐心溝通,并積極提出解決措施。雙方互信的基礎漸漸再次得以修筑,均愿意與法官一同前往銀行現場“破冰”,案款支付、賬戶解封同步完成,涉案的40余萬元款項全部履行到位,兩家公司“和好如初”,矛盾被徹底化解,兩家企業負責人當場對法院的暖心助企、護企所做的努力表示認可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