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灌南縣人民法院不斷加強訴源治理工作,積極推進能動司法,參與社會治理創新,訴源對接、多元化解機制不斷完善,源頭防范、前端治理工作有效推進,在線融合、集約集成效能不斷釋放,訴源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積極回應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法治需求走出了一條新路。

黨旗領航向 發力訴源治理

訴源治理作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發展和深入,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灌南法院黨組依托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和支持,統籌布局并不斷擴大多元化解糾紛的“朋友圈”,積極整合“黨建+審務工作站”“法務郵政”和“法官工作室”等基層調解力量,聯合多部門共建多元解紛平臺,多領域推進訴源治理,探索創新出“村村調”多元解紛工作機制,將政治力量凝聚成化解矛盾糾紛的社會合力,努力實現降低訴訟增量的工作目標。院屬各黨支部在訴源治理工作中也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把優化法院內部司法資源與借力社會解紛力量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先鋒引領作用,在努力提升審執業務質效的同時加強駐點調解員隊伍的培訓,以提升調解員法律專業水平和調解業務能力,努力將更多的矛盾化解在當地、解決在基層。

去年以來,灌南法院訴前調解共收案4265件,訴前調解成功2947件,調解成功率達68%,讓黨旗在訴源治理的前沿陣地上高高飄揚。

法徽潤民心 合力定分止爭

為激發訴訟服務中心訴前解紛效能,滿足群眾在一個地方解決全部訴訟事項的司法需求,灌南法院還特邀5個專業化調解團隊,入駐訴訟服務中心,設立了家事、金融糾紛、“三農”服務、勞動爭議、道路交通事故等類型糾紛訴前調解工作室,構建調解前置、訴訟對接機制牽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律師調解和行業調解共同參與,專業化、多元化、特色化一體推進的“大調解”工作格局。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去年11月,王某等24戶農民到法院訴訟稱,他們從某種子公司購買的水稻種子在灌漿結實期出現大面積倒伏導致基本絕收,某種子公司卻拒絕賠償。該案是一起服務農村和農民、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件,因涉及農戶較多、經濟損失較大、調解難度較大。負責調解此案的調解員多次深入田間地頭了解實情,收集了大量的證據,提出讓被告承擔損失40%賠償責任的解決方案,最終調解意見得到雙方確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該案例被省高院評定為年度典型案例。

該院還充分發揮基層自治作用,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協同建立“老黨員+鄉賢”基層自治調解隊伍,努力使各類矛盾糾紛在源頭化解,提升基層自治調解隊伍專業化能力水平,強化依法調解理念,實現矛盾化解中“情、理、法”有效統一。主動融入政法平安組織,做到調解員有詢問、法官有應答、綜治部門有尋呼、法官有呼應、群眾有咨詢、法官有解釋,從而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矛盾糾紛化解合力。

篤志走在前 著力科技賦能

灌南法院緊緊圍繞司法為民宗旨,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公平正義的期待擺在突出位置,在推進現代化科技在訴訟服務領域全面應用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推出便民利民舉措。近年來,該院對訴訟服務中心進行全面改造升級,一站式解決群眾到法院“找誰辦、怎么辦、到哪辦”的困惑,實現立案、交費、庭審等掌上辦、一站辦,努力達到讓人民群眾“只進一個門、最多跑一次”的糾紛化解效果。這些便民舉措大大提高了審判質量效率、隊伍素質能力和司法公信力,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顯著增強。同時,持續優化一站式訴訟服務和多元化解工作,構建“窗口+專欄”“線上+線下”訴前引導雙重服務,設立窗口集約立案,全力做好“送上門”的訴訟服務工作。

近年來,該院在大力加強智慧法院建設的同時,全力推進網上辦公、辦案平臺的深度應用,加快推進工作模式轉變,已向智能化、無紙化審判辦公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其間,該院已建成7處標準化、數字化審判法庭,一個智能庭審語音識別系統、三方遠程庭審系統,助推科技法庭向智慧法庭升級。

歷史長河不息,時代考卷常新。灌南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作超表示:“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準確把握現階段社會矛盾的新變化和社會發展及基層治理的新需求,大膽探索、深入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完善能動司法體系和加強訴源治理協同推進機制上下大力氣,用我們的辛苦指數,贏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滿意指數。”

(嚴能本 朱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