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因湯山溫泉而得名,有“千年圣湯,養生天堂”之美譽。湯山的九溪七十二塘,為湯山溫泉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也是繁衍生息、生生不息的自然保障。以湯山為核心的三谷五欒,得天獨厚,美景如畫……在山水環繞中,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湯山人民法庭,駐扎在上峰集鎮,借一縷溫潤的“法潤鄉風”繪就湯山四時“楓”景。該法庭曾被評為“全國法院先進集體”“一星級全國青年文明號”“全省優秀人民法庭”。

近年來,堅持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培育、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深度融入轄區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打造“法潤鄉風”工作品牌,以司法審判助推社會道德建設、誠信體系建設,基層組織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有效在源頭推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工作經驗兩度被省法院寫進工作報告,被南京市深改委專刊《南京改革》刊載,黨支部工作先后獲評全省法院、全市政法系統優秀黨建工作品牌,《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等媒體多次報導湯山法庭工作經驗。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領導視察調研湯山法庭工作時,高度評價湯山法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舉措和成效。

春育普法新苗,同頻共振法潤細無聲

來自江寧龍尚社區的小朋友們穿上法袍、佩戴上法徽,神情緊張而肅穆地扮演著審判員、書記員、訴訟代理人等角色。隨著法槌敲響,稍顯稚嫩的朗朗聲音在法庭回蕩,如春風雨露滋潤著旁聽席上的青少年們,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種子從此播下。

“這枚小小的法徽由麥穗、齒輪、華表和天平構成,有沒有同學知道中間的天平有什么寓意呀?”

“我知道我知道,象征著公平正義!”

“回答正確!有沒有人知道這神獸是什么呀?”

“是獅子!”“是獨角獸!”

“這是獬豸!”

法治啟蒙,春風化雨,湯山法庭的教育實踐基地內,一場沉浸式的普法課堂正在進行。近年來,湯山人民法庭為加強未成年人的法治宣傳教育,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積極開展“今天我當小法官”“法律伴我成長”等一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建成江蘇法院系統首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展示館,同時掛牌成立江寧區少年法學院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通過“訴訟指南”“價值天平”、“法律知識競答”一個個動態按鈕吸引“小紅領巾”們深度參與互動。

為做好未來司法的“交接棒”,關心培育下一代專業法律人才,湯山法庭探索“青春與法同行”普法形式,以“法院+學校”為育苗搖籃,讓與轄區高校在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積極邀請青年學生走進法庭,近距離感受到法庭的權威性和法官的專業性,感受到湯山人民法庭的法官們在審判實踐中的認真細致謹慎的工作態度,充分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春雨綿綿,腳步匆匆,在法律意識貧瘠之處,湯山法庭的干警們堅持讓“法潤鄉風”拂開“信息繭房”,吹拂過田間地頭、街道角落。“陌生電話不要接,轉賬短信不輕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反詐知識要牢記。”通俗易懂的口訣,生動靈活的普法方式,一場場普法宣傳活動正如雨后春筍般緊鑼密鼓地在進行著。湯山法庭積極開展“尚風法律講堂”,延伸拓展普法宣傳行動內容,結合轄區特點積極定制針對未成年人校園霸凌防范、老年人電信網絡詐騙防范、社區矯正人員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提升等“普法菜單”,以“訪萬家”為契機,積極走訪司法救助對象、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并開通綠色法律援助通道,讓基層法治宣傳實效得以落地。

夏忙聯合排查,止爭定紛防患于未然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六月的南京酷暑難耐,卻有這樣一群人頭頂烈日,奔波在湯山街道巷尾、鄉村田間地頭,在如火般的夏日他們灰色的身影形成一道獨特的“楓”景線,為百姓們心間帶來絲絲清風。

為進一步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強化工作措施,確保轄區社會治安和諧穩定。湯山法庭積極建立街道矛盾糾紛每月排查例會制度,針對轄區面積大、經濟發展快、社會矛盾多樣的特點,建立由街道各政法部門及各村(社區)參加的矛盾糾紛排查例會制度,每月通報審判工作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分析研判矛盾糾紛發展態勢,研究矛盾糾紛發生的原因和處理措施,現場指導人民調解、提供法律咨詢,有效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推進“無訟社區”創建。與湯山街道古泉社區、龍尚社區、高莊社區共同創建“無訟社區”,建立三大工作機制,即:糾紛信息互通,法庭庭長與社區書記隨時保持聯系,及時交流矛盾糾紛發展情況、處理進展;優質資源共享,法庭依托社區網格化管理優勢解決法律文書送達、調查勘驗等事務,社區依托法庭熟悉法律優勢對社區公共事務等自治內容提供法律咨詢,不定期開展普法宣傳;重大矛盾共調,及時排查化解社區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糾紛。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與轄區派出所、司法所、交警隊等開展庭所、庭隊、庭村、庭校共建活動,充分利用社會各方資源,搭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遇重大突發矛盾糾紛,立即啟動聯動調處機制,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門第一時間介入,合力化解糾紛。近三年來法庭參與各類重要案件協調30余件,無一件進入訴訟。

秋融百姓心結,躬身一線田間促和解

八月桂香正稠,兩位鄉鄰卻因為一批桂花樹苗鬧上了法庭。

原被告簽訂桂花樹苗買賣合同,約定由原告負責送貨、種植和養護,并明確了苗木的直徑和成活率。在約定付款實踐屆滿后,被告以苗木直徑不達標、成活率不足等為由,拒絕支付全部價款。湯山法庭的承辦法官在了解案情原委后,發現當事人雙方都沒有提供樹苗成活率和直徑大小具體數據,于是當下決定要親自前往現場勘驗。

來到樹苗田處,法官、書記員對桂花樹苗一一進行測量統計后,現場組織雙方進行調解。通過客觀準確的測量數據、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實際情況進行客觀分析,當事人雙方對法官提出的分析和調解建議表示認可,同意當場履行調解方案。

湯山法庭青年干警們在田間鄉路切身感受了到群眾“柴米油鹽”,也品嘗到了基層工作的“酸甜苦辣”。“樹立什么樣的形象,怎樣樹立這個形象”的課題,唯有親自走出辦公室,挽起褲腳,擼起袖子躬身一線揮灑汗水,慢慢學會用“土話”講出“大道理”,用“土法”解決“急難愁盼”,才能將自己的腳印烙在泥土中,真切明白什么是“一枝一葉總關情”。

冬送雪中急炭,微光成炬爭做護鄉人

“你們是鄰居,平日里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大家都冷靜冷靜,坐下來一起談談。”

把話說透,把理說明,把群眾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去,這是湯山法庭積極推進的解紛模式。充分發揮“鄉賢”在矛盾糾紛調處中的作用,協調司法局派駐一名退休村干部到法庭擔任人民調解員,整合訴前調解、訴前鑒定、指導民調、繁簡分流工作流程,建立由一名員額法官、兩名法官助理、三名書記員以及一名人民調解員組成的速裁速調團隊。微光成炬,星火亦可燎原,人民調解員在法官的指導下每月調解結案30件左右,快速化解矛盾糾紛。

同時,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湯山法庭與古泉社區共建“法潤鄉風微法庭”,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站”,入住“古泉社區公共治理空間”,將審判活動搬到群眾家門口,每周就群眾身邊的婚姻家庭、相鄰關系、交通事故、買賣合同等案件開展巡回審判,真正有效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巡回審判能夠放大裁判的示范效應,“法潤鄉風”微法庭把矛盾和糾紛化解在當地,是人民法庭向更前延伸觸角的重要驛站,能夠更好地推動構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湯山法庭庭長王加驥說。

人民法庭就是法院的“責任田”,為老百姓解“憂”“難”是法庭干警最大的心愿。無論是青春年少,還是銀絲垂鬢,一代代基層法官,立足湯山法庭這片沃土默默耕耘40年,腳下有泥土,心中有溫情,以“法潤鄉風”吹拂湯山四時“楓”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司法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