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高溫不下,熱浪滾滾。宜興市高塍鎮梅家瀆村村委會的一間會議室內,空調強勁,涼爽怡人。幾位村民正圍坐一起,聚精會神地聽著面前電視傳來的聲音,并不時作出回應。原來,他們正處宜興法院在村內設置的“法官+工作站”內,屏幕那頭正是轄區法庭官林法庭的法官們。他們正“面對面”協商一批魚塘承包糾紛的解決方案。

“說退就退,他們憑什么?我一家老小都指著它吃飯呢!……再說了,補償也不合理啊!”養殖戶朱某情緒有些激動。他承包的魚塘位于宜興市高塍鎮梅家瀆村,這里直通滆湖,具有天然的水產養殖優勢。朱某等98戶養殖戶陸續承包了村里的各處魚塘,用于養殖蝦蟹等水產品。

2022年,政府出臺相關文件,推進滆湖周邊水域生態化改造,村委會也根據要求有序開展退養工作,逐一告知養殖戶魚塘不再繼續發包,但養殖戶們并不愿“買賬”,在合同到期后遲遲不愿交出魚塘。

“魚塘該不該退,讓法律說話。”村委會向法院反映相關情況,請求從中調解。法官首先前往梅家瀆村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場查看魚塘規模、地理位置、使用及收回情況。掌握相關情況后,法官走進養殖戶家中,向他們深入淺出地講解政策制定的原因、對村民的實際益處,希望他們給予理解和配合。同時,法官還與村委負責人進行溝通,了解轉型后魚塘的規劃情況,建議村委會為養殖戶后續就業提供針對性指導和幫助。

回到法院后,法官們召開庭內會議,商討解決方案,在承包村民退出魚塘的同時,盡可能減少他們的損失,增強他們的理解和認可程度。幾天后,法院與村委會和養殖戶代表進行溝通,邀請他們來到村委會內的“法官+工作站”,與法官進行視頻連線,“當面”釋法說理。

“根據法律規定,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需要和村委協商,重新簽訂承包合同……關于補償費問題,應該由第三方評估機構根據每戶不同情況出具,一戶一報告……水域生態化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政府推動下的產業轉型,這項工程搞好了,好日子還在后面……”

法官從法律規定、政策實施、情理關系等多方面向養殖戶們解釋政策的合理性、必然性,并向村委會負責人爭取了最大讓步,保障了養殖戶的損失降到最小。

“我們明白了現在確實該退了,村里也給我們提供了相應的就業方向和渠道了,這下沒想法了!早知道這么順利,不知道之前有什么好愁的!”樸實的笑容在村民們臉上綻放,在一團和氣的氛圍中,98戶養殖戶陸續與村委會簽下了退養協議,因魚塘退養引發的一系列糾紛在村內的“法官+工作站”圓滿解決,得到了雙方一致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