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錢我已經催了半年多,等著用呢!沒想到法庭和商會這么快就幫我順利解決,多虧了老黃!”這個電話中一直道謝的人是惠山區洛社鎮某物資公司法定代表人劉某,而被他親切稱為“老黃”的人,正是洛社商會人民調解員黃建華。

原來,無錫某機械廠從劉某經營的物資公司采購了一批鋼材,但欠付的3.7萬余元始終未結清,這對小本經營、資金鏈較為緊張的劉某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多次討要無果的劉某把心一橫,將昔日的老客戶告到了法院。

“該物資公司位于洛社物流園區,商會調解員情況熟、業務熟,具有天然優勢。”考慮到這個案子的情況較為簡單、事實清楚,調解有利于減輕雙方當事人訴累,法院啟動訴前調解程序,依托“法庭+商會”涉企糾紛訴調對接平臺第一時間與洛社商會人民調解員黃建華取得聯系,請求協助開展調解工作。

于是,接到調解任務的洛社商會人民調解員黃建華“登場”了。他聯系上了被告機械廠的采購人員林某,林某雖承認了欠款事實,也表示愿意調解,但始終以出差等事由多次拖延見面。

“這樣下去不行,必須盡快找到負責人,把這筆錢要回來。”黃建華暗想。雖然該機械廠已經搬遷,但黃建華決定還是去原廠址碰碰運氣,說不定可以找到什么有價值的線索。這一找還真被他發現了一些線索——機械廠廠房已搬遷,但還有門衛看守。通過門衛,黃建華聯系到了機械廠負責人的妻子王某。

向王某講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黃建華又從多個角度釋法明理,耐心勸說,王某終于松口,表示一定會和丈夫一起認真處理。兩天后,黃建華就從雙方那里都得知了欠款已經付清的事。劉某也隨即撤訴,這個他奔波了半年無果的案子竟神奇地在25天內就解決了,特意來電感謝的他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無錫西站物流園區位于洛社轄區內,園區內企業眾多,矛盾糾紛數量較多。若按照傳統的立案、審判、執行模式,對中小企業來講耗時費力,訴訟成本太高。”洛社法庭庭長許景波表示。為保障“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落實落地,助企紓困解難,洛社法庭結合轄區特點積極研判,與洛社商會達成共建協議,成立了駐洛社商會“法官驛站+法漾洗硯·企業行”工作聯系點,讓矛盾化解在訴前,減輕企業訴累,推動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該工作聯系點通過構建“黨建工作聯建、矛盾糾紛聯調、法治宣傳聯動、訴源治理聯治、營商環境聯創”的“五聯機制”,一方面充分發揮法庭的“專業化審判”優勢,另一方面利用商會影響力,充分發揮“疊加效應”,共同促進企業依法治企、依法維權,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為確保“法庭+商會”模式的實質化運行,雙方還共同搭建了涉企糾紛訴調對接平臺,設置法庭連線系統,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用足用好線上會議、視頻答疑等功能,用“一塊屏幕、一根網線”串聯起法庭和商會,既提高辦案效率,又有效降低當事人的時間、人力和訴訟成本,實現“一般糾紛不出商會”,就地高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很多案件靠一紙判決并不能真正化解矛盾,關鍵還是要通過調解賡續商業友誼,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惠山法院副院長陳偉東介紹,洛社法庭將持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依托“設立法庭法治護企微團隊、建立法庭訴服綠色微通道、編寫涉企糾紛典型微案例、深入商會企業開展微宣傳、搭建庭商日常聯系微平臺、推進線上線下解紛微指導”的“六微服務”工作法,持續推動司法資源向基層下沉,形成以行業內部化解為主、訴訟托底的商事糾紛源頭治理模式,積極探索在商事糾紛領域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據悉,自2022年11月底洛社法庭駐洛社商會“法官驛站+法漾洗硯·企業行”工作聯系點成立以來,已累計處理糾紛34件,調撤率達30%,成為法企聯絡的“前端哨點”,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