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2.jpg

4.jpg

5.jpg

6.jpg

近日,沛縣法院大屯法庭與楊屯鎮司法所運用“一庭一所一會”聯動聯調機制在楊屯“融合法庭”現場化解七起涉農民工工資糾紛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包工頭張某是大屯法庭轄區某村村民,2021年至2023年期間,王某等七人跟隨張某在其承包的某項目工程從事勞務工作。項目完工后,張某分別與王某等七人辦理結算,經結算,張某共欠付勞務款7萬余元并向七人分別出具欠條一份。出具欠條后,王某等人多次聯系張某要求盡快還款,但張某均以工程尚未回款為由,拖延支付。

2024年5月,王某等人自行催要無果后,前往楊屯司法所尋求法律幫助,司法所工作人員了解案情后,認為該案系農民工集體討薪案件,遂啟動聯動聯調機制,邀請大屯法庭法官參與化解。

大屯法庭庭長李魁當即帶領法官助理劉丹趕赴現場,認真查閱案卷材料分析案情,考慮到該起糾紛涉及多名農民工切身利益且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為實質高效化解矛盾,李魁決定聚合多方力量通過調解方式幫助農民工討回勞務費。

為確保調解工作順利進行,大屯法庭邀請涉案農民工,與楊屯司法所召開聯動聯調現場會,一對一核對勞務款欠付明細,面對面聽取當事人意見。

面對張某拒接電話、拒回信息的狀況,調解人員多方走訪問詢當地村民,只知張某在外包工,具體行蹤終無所獲。

大屯法庭隨即調整調解思路和方案,決定邀請張某所在村委會支持和參與調解工作,充分發揮當地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天然優勢。
    在村委會網格員的協助下,法官成功找到張某,并組織雙方當事人在楊屯“融合法庭”調解室現場調解。

調解中,法官耐心講法理,通過法條講解和判例分析,詳細告知張某拒不支付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司法所用心明事理,勸說張某承包工地項目中關注民工權益才是良性發展的長久之計;村委會傾心說情理,引導張某考慮七位農民工人處中年、壓力繁多的現實處境。
    經過多番釋法析理,張某態度緩和,愿意還款,但表示部分項目還未完工,無力一次性付清。根據前期的走訪調查,考慮到張某并非惡意欠薪且目前確實存在資金緊張的狀況,調解人員將實際情況詳細告知工友們,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訴求。

最終,在法庭、司法所、村委會三方聯動調處下,七位農民工同意延緩張某還款期限,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大屯法庭當場出具調解書。至此,該起農民工集體討薪案件高效化解,而法庭也將繼續跟進還款進度,督促張某在工程完畢后及時足額給付。

為強化資源整合、信息融合、力量聚合,實現法治資源下沉共享,沛縣法院以“融合法庭”建設為主要抓手,與當地“矛調中心”“綜治中心”等建立銜接協同機制,開通“法律門診”服務,實現糾紛預診評估。與此同時,大屯法庭與轄區司法所、派出所積極構建“兩所一庭”聯動聯調工作機制,促進轄區治理信息共享,最大限度的實現了在老百姓“家門口”解決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