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軍人來說,他們在位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為國家貢獻光和熱,奉獻自己的赤膽忠心,哨位上的堅守、訓練場上的汗水,都彰顯著他們對祖國的熱愛。軍人的愛,無私、高尚;軍人的愛,隱忍、堅韌;軍人的愛,放在祖國的邊界,軍人的愛,隨時準備為國奉獻!“18歲,18歲我參軍到部隊,紅紅的領花印著我這開花的年歲......”這首歌唱出了軍人的榮譽和自豪,引發他們對激情燃燒歲月里往事的回憶,點點滴滴勾畫出他們對愛的奉獻。

和平鴿

一群和平鴿從彈痕累累的碉堡里飛出,掠過海面飛向晴朗的藍天……

這一動感十足的畫面,在閩東某部港口信號臺,一天要出現多次。這里俗稱閩頭浙尾,是浙江進入福建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20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部隊在潰敗東竄時,曾想扼守此地,便在這倚山面海的高地上,橫跨兩省建起了這座龐大的環形混凝土碉堡。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風抽雨滌,它已失去了昔日的陰森與恐怖。卻成了一群鴿子的安樂窩。

從部隊建設史中得知,1956年初,海軍某部在這里建起了一個信號臺,為進入海港的軍地艦船導航。1963年秋,從浙江杭州入伍的一個戰士回家探親時,帶回來一對鴿子。經過一茬一茬戰友們的精心飼養,鴿子的數量已發展到一百多只。戰友們把這座碉堡巧妙地修飾了一番,用鐵絲和竹片編成一個天然的鴿棚。于是碉堡便成了鴿窩,鴿子也成了他們最親密的伙伴。每當遠方的船只駛往這里,這些鴿們總要用自己獨特的語言發出各種信號,告訴信號臺的戰友,有“朋友”遠方“來訪”!閑暇時,它們與戰士們嬉鬧、打趣,還常常淘氣地從他們的碗中奪走美食。

“瞧,那只腿上套著金屬圈的大白鴿,是我們這里有名的養鴿迷、去年退伍的老戰士從南京放飛回來的。”信號臺里時常有關于鴿子的新聞。原來,在每年老兵退伍時,信號臺服役到期的戰士都要帶上自己心愛的鴿子返回家鄉,到達家鄉后,再讓鴿子帶上平安返鄉的消息飛回部隊。雖然這些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鴿子多數不能返回目的地,但這種獨特的方法依然保存著。

軍人把愛黨、愛國、愛人民當作己任。站在戰爭殘骸上維護和平的戰士們,雖然時刻緊繃保家衛國之弦,但愛好“和平”也是他們的重要選項!

一顆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干兒壯,守衛著北江。微風吹,吹得綠葉沙沙響,太陽照得綠葉閃銀光,小白楊,小白楊,它長我也長,同我一起守邊防······

西北邊陲的阿拉山口,風大得出奇,大得令人敬畏,最大風速每秒55米,比17級風還大,風聲似虎嘯狼嚎,巨大的石頭都被吹動,巡邏車也被掀翻。飛沙走石下,戰士們依舊是樂觀面對,連長楊德坤讓巡邏的戰士從附近的山上挖來小松樹栽種在營區的兩側,并發出懸賞:凡是種活一棵樹者,給予連嘉獎一次。這便是優美旋律《小白楊》來歷,開始是單純說栽樹,后來把小白楊衍生成精神之樹,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體現了軍人的剛毅、堅強、為國家如白楊樹一般的忠心。

在遙遠的南海,同樣有一群人,為著信念,通過栽樹展示扎根海疆的決心。

中建島位于西沙群島的最南端,海拔僅1.7米、面積不足1.2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島的西南門戶和中國領海基點,有“南海戈壁”之稱。這里高溫高濕高鹽高日照、缺土缺淡水又多臺風,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要想栽樹,多么不易。

1979年5月,全島官兵種植了800多棵樹苗,只有巫瑞孔的“獨苗”活了下來。他用運送到島上建菜園剩下的黃土培植樹,他去廁所掏大糞作基肥,他把洗漱省下來的水澆灌樹苗……而這棵樹苗沒有辜負他的辛苦付出,最終存活下來,成為中建島第一樹。

一代代中建島官兵為了把“親人囑托記心上”,通過千辛萬苦,不但把“小白楊”們栽活,還美化了環境,使中建島別有一番景色:高俊馬尾松如深邃的綠色海洋;低矮羊角樹、抗風桐呈現明亮、鮮潤的青翠;貼地而生海馬草覆蓋大片白沙灘。現如今,中建島官兵已經種活了5000多棵馬尾松、489棵椰子樹、1000多棵羊角樹和抗風桐、2萬多平方米爬藤和海馬草,把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島變成了海上綠洲。

軍人的愛包含崗位上的一棵樹、一株草......對它們傾注自己的滿腔熱情,在守衛的土地上譜寫一首首熱血頌歌!

哨卡·海島

······云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人都說咱島兒荒,從來不長一棵樹,全是那石頭和茅草。啊,有咱戰士在山上,管叫那荒島變模樣,搬走那石頭,修起那營房,栽上那松樹,放牧著牛羊。啊,祖國!親愛的祖國,你可知道戰士的心愿,這兒就是我們第二個故鄉!

這首《戰士第二故鄉》唱出了戰士的心聲,反映了戰士身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愛國奉獻精神。自這首歌曲創作以后,“第二故鄉”對于軍人而言就成了部隊駐地的代名詞。成為廣大官兵以崗為家、保衛邊疆、熱愛祖國之崇高情感的一種寄托。

到了邊防、海島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真苦!不到北國,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不到遠離大陸的小島,你掂量不出“家國”二字的分量!在北國,在南疆,在祖國邊海防每一個地方,都有軍人的身影,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歲月靜好,與風雪、浪花構成了邊境一道亮麗的風景!

北國,神仙灣哨卡,位于喀喇昆侖山口,海拔5380米,是全軍最高的邊防哨卡。這里常年冰封雪裹,空氣稀薄。建卡以來,先后有數千名官兵在這里駐守。他們以守衛祖國最艱苦的地方為榮,扎根雪域邊防,戰風雪、抗嚴寒、抗缺氧,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輝煌業績。

南疆,浪花島,位于閩粵結合部,面積雖然只有0.34平方公里。在那里,7級以上的強風,一年要吹200多天。島上無淡水、無市電、無居民。卻駐守著一群軍人,他們以島為家、接續奮斗,迎著朝陽升起國旗、唱響國歌,把祖國裝進心里,將青春與熱血揮灑在萬里海疆,以實際行動述說著忠誠與擔當,在落日余暉中演奏出屬于“浪花島”的青春樂章。

什么叫愛國?什么叫奉獻與犧牲?這些,在邊海防戰士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以苦為榮,戍邊情深,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這就是他們的大愛!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軍人們會高唱強軍戰歌,隨著戰車、艦隊、機群,為了祖國勇敢地前進!